遠赴索馬利蘭,保育志工陳弈凱(右2)跨國動物救援,分享寶貴心得。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獸醫陳弈凱遠赴非洲索馬利蘭擔任獵豹保育基金會志工,他表示,最常治療的獵豹受傷情況之一,竟是「遭毒蛇噴眼睛」,因為獵豹就像大貓,看到蛇會忍不住逗弄。
統計顯示,全球獵豹族群僅剩約7500隻,包含棲息於索馬利蘭的90多隻獵豹,估計有300到500隻成年獵豹棲居於非洲之角。國合會2022年底與國際知名「獵豹保育基金會」 (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 )簽署志工派遣協定,讓台灣青年有機會加入保育獵豹行列。
今年1月結束計畫返台,陳弈凱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他的專長是野生動物、特殊寵物治療,在台灣不可能見到瀕臨絕種的獵豹,當時聽聞有此跨國救援機會,去年7月前往索馬利蘭,參加為期半年的獸醫工作計畫。
他指出,該園區育有90幾隻獵豹,國際性NGO(非政府組織)的流動率很高,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員來來去去,中途有1個多月只有他1名獸醫師,於是獨挑大樑,但也快速累積了工作經驗。
談到園區獵豹來源,陳弈凱說,非洲當地許多不肖份子,為獲得暴利,從衣索比亞邊界將獵豹走私到中東國家當寵物,園區獵豹都是查緝走私救援回來。他身為獸醫,能看到很多瀕臨絕種的獵豹,是人生難得的機會。
陳弈凱很珍惜與國際獸醫共事的經驗,而大家也常為治療方式意見相左。他說,在台灣未見過獵豹,一開始接觸會害怕,所幸在抵達時遇到1名在美國執業的台灣裔女獸醫,傳授了許多經驗給他。
他也分享有志參加者獵豹志工的獸醫,決定前往要做好心理準備。陳弈凱舉例,當地完全沒有柏油路,交通發展落後,居住的園區離市區1小時車程,沒有台灣多樣化的休閒活動等,住久了會覺得無聊等。
他還分享治療獵豹JANET摔斷腿骨折的案例等,後來團隊為JANET做截肢手術,術後看牠活力十足,還能爬樹,備感欣慰。還有,幾乎每周都會看到獵豹因好奇逗弄毒蛇致眼睛受傷等案例,一起起參救治野生動的案例,讓他有很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