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因應台灣將於明年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投入銀髮領域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除了重要的長照政策讓老有所照護外,亦需有「預防照顧政策」相輔,延緩進入長照階段,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並開創新世代老人價值。
弘道自二○二○年開始推動與輔導各地形成「共生社區」,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自己所長,來因應高齡少子化、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逐漸攀升等超高齡社會挑戰。
衛福部因應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二○二二年頒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更新核定版中,也將「營造在地共生社區」,納入因應的行動策略之中。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在台灣推動共生社區模式有兩個優勢,其一是這精神就像回到台灣早年富有人情味的「互助」社會一樣,其二是全台已有近五千個社區據點,可做為推動共生社區起點。
二○二○年弘道即開始推動「共生型據點培力計畫」,迄今除了弘道已成立九個共生據點外,亦集結國內實務專家、老師籌組共生教練團,持續陪伴與培育三十一個社區據點,以及在地社區組織發展「共生社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