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膝蓋軟骨磨損後,雖可置換人工關節,但受損初期患者不適用,且有三成病患術後可能會有異物感。台北馬偕醫院利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助患者恢復正常行走。
今年五十四歲、從事室內裝潢的詹先生,業餘時熱愛打籃球,但長期運動加上裝修工作讓他的膝蓋軟骨受損,去年在工作中摔跤,更造成他股骨軟骨破裂,膝蓋痛到沒有力氣下樓梯。經過「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後隔天可以拐杖輔助下床,術後經過約半年,目前已能深蹲,更可望重回球場。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骨科主任陳暐錚說明,膝關節軟骨是保護膝關節的最後一道防線,有吸震及減少關節摩擦功能,軟骨若受損,便會造成膝關節隱隱作痛或腫脹。
陳暐錚說明,膝蓋軟骨受損,傳統可用骨髓刺激術,刺激身體再生纖維狀軟骨,但效果僅能維持二到五年,且復發率高;受損較嚴重者可換人工關節,但須犧牲仍健康的軟組織,一旦置換就不可逆。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陳暐錚指出,適用軟骨破損範圍較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