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知止:中國傳統 文化的大智慧(下)

文/王兆貴 |2024.01.31
214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我們看過許多大學的校訓,其中都有「止於至善」這個詞,原文出自《禮記‧大學》的開頭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後邊緊跟著一段頂針格的排比:「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一連串因果連結式的解釋,其實是思考邏輯推導,聽起來有些繞,卻不難懂。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心態平靜;心態平靜才能安之若素;安之若素才能深思熟慮;深思熟慮才能臻於至善。

簡言之,就是「知止而後能得」。這裡的「止」,意思不是停止,而是停在何處,即目標。「知止」,就是知道目標所在。這裡的「得」,意思不是得益,而是達到、實現。「知止而後能得」,就是知道了理想目標,有了努力方向和期許,才能達到完美境界。因此說,只有「知其所止」,才能「止於至善」。當然,若把「知止而後能得」同得失觀連結起來,論證捨與得的辯證法,也未嘗不可。

需要說明的是,「知止而後能得」的要旨,主要不是指物質層面,而是精神層面或道德修為領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境界是看清方向,第二境界是勤奮修習,第三境界是豁然貫通。這與「知止而後能得」的精義可以互相印證。具體說,就是成大學問者,要經過「知」、「止」、「定」、「靜」、「安」五個階梯的進修,才能抵達最高精神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