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而夜晚最短的一天。
端午節過後,天氣日趨炎熱,台灣有諺云:「未吃午日節粽,破裘不敢放。」意味著端午之前氣溫多變、氣候寒暑不定,直到端午節過後才算是正式進入夏季,也就是「夏至」。
端午節與夏至時間相鄰,上古就有「夏至節」之說,而節日的源起和活動自然與夏令有關。所以在品粽懷古之餘,探尋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之說,有紀念伍子胥之說,有紀念曹娥之說,這類民俗說法甚多;其實「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按學者聞一多考證,端午之源應該是華夏上古的「夏至節」,而「夏至」這天還是殷商時期的新年呢?
「夏至」印式出自於《安持精舍印存》中「巨來」之印。這方印是我自遣幽情之作,形式如傳統的六角形鏤空雕花窗,透過典雅的造型,彷彿進入蘇州園林,如文人般的景致。
夏日漫漫,暑氣蒸蒸。從自宅遠眺,窗戶框出的景色,滿是濃濃的檳榔綠,遠山層層,盡處是大武山麓,雨後山色青如洗,明靜可爽心神。原來,夏天也可以是令人愜意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