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4.01.26 語音朗讀 2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運動畫刊》裁掉多數員工,這份70年老牌體育雜誌恐怕就此結束。圖為球迷手持《運動畫刊》。圖/美聯社加拿大移民部長米勒22日宣布,未來2年將大幅限縮國際學生簽證核發量,今年比去年減少35%。圖/美聯社南韓政府23日提出法令修訂,將提高對晶片、顯示器和氫能產業的稅務優惠。圖為三星電子的晶片。圖/法新社IEA估計,再生能源到2025年的總發電量將超越燃煤。圖為德國柏林一家博物館的太陽能板。圖/新華社歐盟達成協議,對貨車和巴士等重型車輛碳排放標準將更嚴格。圖為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的貨櫃車。圖/美聯社帛琉22日成為第1個批准《公海條約》的國家。圖為孩子們在帛琉的海灘玩耍。圖/美聯社中國大陸去年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1.52兆元。圖為杜蘇芮颱風導致河北省涿州市發生洪災。圖/中新社 整理/林育辰1/19美國體育新聞標竿 《運動畫刊》大裁員70年老牌體育雜誌《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的工會19日表示,已接獲出版商Arena集團通知,打算針對80多名工會成員大幅、甚至全數裁撤,原因是Arena已喪失出版這份雜誌的授權。《運動畫刊》以高水準的寫作和攝影,被視為體育新聞標竿;對運動員來說,能登上《運動畫刊》封面意義重大。新聞網站「財經內幕」以「安息吧,運動畫刊。安息吧,雜誌們」評論《運動畫刊》與雜誌業面臨巨大挑戰。1/20比利時歐盟更嚴格限制 重型車輛碳排歐洲聯盟成員國談判代表和歐洲議會,就更嚴格的貨車和巴士碳排放標準達成協議,要求重型車輛在2030~2034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減少45%,2039年底前應減少65%,2040年後減少90%;城鎮內巴士必須在2030年底前將碳排減少90%,並在2035年底前達到完全零排放。透過減少依賴化石燃料,和道路運輸愈來愈轉向以電力作為動力來源,這項協議使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朝2050年底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邁出一步。1/20大陸去年天災近億人次受災 經損1.5兆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20日表示,2023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44.4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及失蹤691人,倒塌房屋20.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53萬93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3454.5億元(約新台幣1.52兆元)。上述數字與近5年均值相比,中國大陸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和農作物受災面積分別下降24.4%、2.8%和37.2%,但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上升96.9%、12.6%。1/22帛琉批准《公海條約》 全球第一國當局22日通過聯合國《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成為第1個批准此條約的國家;非政府組織聯盟公海聯盟(High Seas Alliance)負責人哈伯德(Rebecca Hubbard)說,帛琉的領導人已經表明該國恢復海洋健康的承諾,讓海洋能夠繼續維持全球數十億人生活,並保護民眾免受氣候變遷的最嚴重影響。《公海條約》在獲得60個國家批准後120天即可生效,積極推動人士希望在2025年前實現這個目標。1/22加拿大限縮國際學生簽證 核發量大減35%移民部長米勒(Marc Miller)22日在蒙特婁宣布,未來2年將大幅限縮國際學生簽證核發量,以在移民人數創紀錄之際緩解住房、醫療保健和其他服務的壓力,在這項限制措施下,今年預計有36萬4000名國際學生獲得簽證,比2023年減少35%,2025年的限制量將在今年年底評估。政府也將限制外國學生獲得工作簽證的資格,並打擊收取國際學生高額學費但提供劣質教育,或根本沒提供教育的私立大學和假的學術機構。1/23南韓關鍵戰略產業 擴大給與減稅財政部23日提出對《稅收特例限制法施行令》的修訂,將高頻寬記憶體、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和氫能生產零件的某些製造流程指定為國家戰略技術,視為增強競爭力的關鍵戰略資產,將比其他產業獲得更多減稅,小型企業的減稅範圍為40~50%,大型企業則為30~40%。在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情況下,南韓這項改革還增列國防及供應鏈相關技術為新成長引擎,而外包技術也將適用更大的稅收減免。1/24法國IEA估再生能源發電 明年超過燃煤總部設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總署(IEA)24日指出,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板)到2025年初的總發電量將超越燃煤,占比超過3分之1,從去年的30%增至2026年的37%,若加上核能,預計2026年左右,低碳排來源將占全球近半發電量,而去年只占不到40%。IEA估計,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創下新高,天然氣發電量預計每年將增加1%,作為致力達到碳中和努力的一環,再生能源的強勁成長將超越工業化國家增加的電力需求。1/24日本春鬥勞資談判 薪資漲幅可望達3.85%最大商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連合會(經團連)以及最大工會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連合),24日在東京舉行論壇,為一年一度的「春鬥」勞資談判拉開序幕,市場預期平均3.85%的薪資漲幅將達到31年來最高,這可能會為日本銀行(央行)退出長達10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鋪路。不過,分析師表示,對日本實現可持續通膨來說,基本薪資增幅若達3%,就足以實現日銀的2%通膨目標,遠比基於年資的自動加薪重要。 前一篇文章 示威前 把羊兒餵飽 下一篇文章 川普前顧問拒絕作證 判藐視國會刑期4個月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06【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7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8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09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10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巴西COP30展館 驚傳失火美施壓 料烏27日前簽停戰協議孟加拉5.7淺層地震 至少6死百傷印尼火山噴發 撤離逾900人戰地無童年沙國王儲訪白宮 允投資美31兆元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