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5.11.14 語音朗讀 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美國總統川普(左)10日在白宮與敘利亞總統夏拉(右)舉行歷史性會談前,握手寒暄。圖/美聯社俄羅斯8日持續空襲烏克蘭,打擊供應2座核電廠的變電所。圖為俄軍官兵發射反坦克飛彈。圖/美聯社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召開前,各國元首、代表7日拍攝峰會合照。圖/法新社中國大陸商務部9日公告,暫停對美國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圖為河南一家石墨製造企業。圖/新華社國際能源總署指出,石油與天然氣需求將持續成長到2050年。圖為美國北達科他州油井燃燒天然氣。圖/美聯社土耳其一架C-130軍用運輸機11日從亞塞拜然返回土耳其途中,在喬治亞墜毀,造成20名軍人殉職。圖/法新社「股神」巴菲特10日向股東發表告別信,宣布他將「歸於沉寂」。圖為他之前接受節目採訪。圖/美聯社玻利維亞新總統巴斯8日於就職典禮中,在克馬多宮政府大樓陽台,向支持者揮手致意。圖/法新社 整理/林育辰11/8玻利維亞巴斯就職總統 迎戰嚴重經濟危機親商保守派的巴斯(Rodrigo Paz)8日宣誓就任總統,結束近20年社會主義統治,他上任後首要任務,將是因應4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玻利維亞年通膨率破20%,燃料和美元嚴重短缺。巴斯並恢復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巴斯競選期間承諾推動「全民資本主義」經濟改革,將結合權力下放、減稅、財政紀律與持續的社會支出,他並矢言會在穩定經濟的同時,維持社會福利政策,不過經濟學家指出,兩者恐難兼顧。11/8烏克蘭俄無人機狂轟 2核電變電所遇襲俄羅斯8日發射超過45枚彈道與巡弋飛彈、458架無人機,擊潰烏防空系統,並打擊5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包括供應2座核電廠的變電所,造成至少7人喪生,26人受傷,外長西比哈證實,位於赫梅利尼茨基與瑞夫尼的核電廠變電所「遭遇精心策畫的攻擊」,譴責俄羅斯「蓄意危害歐洲核安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呼籲國際社會,進一步加強對莫斯科當局的制裁壓力,要全面針對俄國的能源領域,絕不允許任何例外。11/9大陸暫停鎵鍺銻石墨輸美管制 軍用除外習川會後中美貿易戰暫歇,商務部9日公告,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暫停實施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以及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等措施,但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仍然禁止。「兩用物項」為兼有民事與軍事用途,或有助於提升軍事潛力的貨物、技術和服務,特別可用於設計、開發、生產或者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物項。11/10美國川普會敘總統夏拉 合作消滅伊斯蘭國美國總統川普10日與敘利亞總統夏拉舉行歷史性會談後,一名高階官員表示,敘利亞將加入全球反伊斯蘭國聯盟,並將與美國合作消滅伊斯蘭國殘餘勢力,阻止外籍戰士流動。華府也同意與大馬士革恢復外交關係,以加強在反恐、安全與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夏拉此行主要目標之一,是爭取美方全面解除經濟制裁,他也是自1946年敘國獨立以來,首位造訪白宮的領導人,距離從恐怖分子組織名單中除名僅數日。11/10美國巴菲特發告別信 股神時代結束高齡95歲的「股神」巴菲特10日向股東發表告別信,宣布他將「歸於沉寂」,年底卸下執行長職務,不再撰寫每年2月發表的年度股東信,也不再參加年度股東大會。這封信代表巴菲特交棒給亞伯的計畫又邁出一步,雖然他仍將擔任董事長,但亞伯將擁有公司營運與資金配置的最終決策權。這象徵將一家老舊紡織廠打造成市值超過1兆美元企業集團、也是史上最成功投資人之一的傳奇人物,60年投資時代即將畫下句點。11/10巴西COP30揭幕 關注森林、原住民人權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0日在亞馬遜雨林周圍城市貝倫揭幕,旨在強調森林的重要性,因為全球森林仍是伐木、採礦、農業和化石燃料開採等產業的目標。東道主巴西希望,各國應努力兌現過去承諾,並關注原住民等氣候變遷下的弱勢群體,也將「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權」列為核心主題之一。不過歷年峰會鮮少順利進行,利益相近國家時常結隊發言來「喬」協議並畫紅線,談判往往僵持或針鋒相對。11/11土耳其運輸機墜毀喬治亞 20軍人殉職一架C-130軍用運輸機11日自亞塞拜然起飛,原定返回土耳其,但途中在喬治亞墜毀,造成20名軍人殉職,社群媒體上未經證實影像顯示,飛機在空中解體,接著旋轉墜向地面並起火,扭曲的金屬殘骸,散落在大區域的草坡上,調查人員持續尋找線索釐清失事原因。這是土耳其自2020年以來最嚴重軍事事故,安卡拉當局尚未提供原因。土耳其與喬治亞有關當局,12日在喬治亞卡赫季州西格納吉事故現場展開勘查。11/12法國油氣需求恐續增25年 加劇暖化總部設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總署(IEA)12日發布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重新納入基於現行政策法規從事預測的「現行政策情境」(CPS)。在該情境下,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不會如先前預測在2030年觸頂,將持續成長到2050年使暖化劇增。根據研究,全球約4分之1人口居住在距離運作中的化石燃料項目3英里(約5公里)以內,承受廢氣、火炬燃燒及溢漏汙染,這可能威脅到超過20億人的健康,以及重要生態系統。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2【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3悅讀華嚴經 成為幸福安樂地球人2025.11.0904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5【朗朗晴空】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2025.11.0906【森活日誌】意外的香遇2025.11.0907【視覺DJ 】給自己按個讚2025.11.0908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華生97歲辭世2025.11.09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⑧2025.11.0910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2025.1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