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14) 淡水列車的時代鄉愁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1.19 語音朗讀 8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再見吧!搭火車到淡水的歲月 1988年7月15日,淡水最後一班列車終於開出,搭上最後一班車的乘客在窗外揮手歡呼,正式告別那段搭火車到淡水的歲月。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承載著濃郁的時代鄉愁 1988年7月15日,北淡線最後一天行駛的列車,承載著無數學生與民眾生活記憶,勾起了深深的鄉愁。北淡線火車依山傍水,風光宜人,猶如拖著對一個時代的眷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捕捉淡水列車最後的時光 1988年7月15日,北淡線火車即將停駛,許多民眾趕去搭乘最後一班列車,並在這條令人懷念的鐵道上留影紀念。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大都會鐵道車廂內的閒散氣氛 1988年,北淡線車廂內。儘管屬於大都會的鐵道路線,仍然有一種鄉下慢車的閒散氣氛。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當台北市建設局宣布,1988年元旦將停駛北淡線(台北─淡水線)火車,改建捷運系統時,立刻引來陣陣的懷舊感傷。電氣化時代,這班火車的質樸和人情味是台灣僅存的往日情懷,令人依依不捨。北淡線不僅是沿線居民生活所依,也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滄桑,從晚清、日治、光復後,一直到它被拆除,反映了整個台灣社會的變遷。清朝咸豐年間,外國商船開始在淡水、基隆貿易。咸豐十年(1860),淡水正式開港,商賈雲集,洋行紛紛設立,英國駐台領事館也由台北遷來淡水紅毛城。淡水城一時商店、洋樓林立,淡水港也成了全台最大的貿易港,出口茶葉和樟腦,幾達全台總貿易額的一半。不過,隨著全球海洋貿易日益昌盛,商船愈造愈大,加上河道淤淺,日本占領台灣後,基隆港逐漸取代了淡水港,淡水城也漸漸失去原有的繁華風貌,變成純樸的商業小鎮。1890年,日人著手興建北淡線,全長21.2公里,初設圓山、士林、北投、淡水4站,後來增設唭哩岸(石牌)、江頭(關渡)二站;1919年,因應新北投溫泉風景區的開發,增建由北投至新北投的支線,長1.22公里。光復後,沿線增至12站,為淡水至台北的主要交通動脈,早期以貨運為主的形態也改以客運為主。此外,隨著經濟發展,沿線各站也由農村轉為工商小鎮,商旅、上班族、通勤學生等,利用這條線來往台北和淡水之間的需求大增。然而為了因應激增的客運量,公路逐步拓寬、客運班次增加,北淡線的重要性亦跟著逐年降低。儘管如此,由於不必擔心塞車問題、票價便宜以及火車特有的懷舊風采,許多人還是喜歡搭乘火車。到了1978年,北淡線每日已有75班次,平均載客2萬6千人次,到了假日,更有如「旅遊專車」。至於北淡線的風采,文人墨客多有記載,主要是形容搭乘老火車的閒情逸致,一路搖晃到淡水。夏日黃昏列車穿過關渡隧道,關渡大橋映在一片霞光中,河面金光閃閃,靜靜依偎在觀音山旁,竹圍的大片紅樹林接著映入眼廉,間有飛鳥掠過……此外,隨著台北都會的興起,生活節奏變快、人情日益淡薄,而北淡線的管理仍保有早年農業社會的色彩,很多月台可以自由進出,同時又允許先上車後補票,很多窮學生逃票多年,北淡線彷彿成了學雜費的補助來源。這條路線是不少人踏實溫暖的生命體驗,也因此,傳出北淡線將拆除的消息時,許多人不禁發出歲月無情的惋惜之聲。在各界要求及各種考量下,台北市長許水德三次順延北淡線的停駛日期,最後一次是為了大專和高中職考生順延至考季後,決定於1988年7月16日全面停駛。停駛前,各媒體均以「淡水最後一班列車」為題做了一系列的回顧報導,文字間充滿了歲月的感傷。7月15日,絡繹不絕的乘客一大早就湧向北淡線各站,列車幾乎班班客滿,將連月來的懷舊情緒帶到最高點。許多年長民眾帶著相機前來留影,甚至還有日本遊客攜兒帶女前來回味昔日光景。子夜十二點,最後一班列車在眾人目光簇擁下緩緩駛離淡水車站;12點48分,火車在台北站靠站後,北淡線鐵路正式成為歷史名詞。告別了淡水老火車,捷運局描繪的遠景是:北淡線捷運系統將於1993年6月通車,不但是台灣第一條高運量捷運系統,列車內裝設有現代化的空調與電腦安全系統,行駛在專用的路軌上不會受到干擾,此外,每座車站均由專家精心設計,配合沿途景觀展現獨特風貌。總之,取代北淡線鐵路的捷運系統將是新穎、舒適、安全、迅速的電車,也是台灣往現代化跨進一大步的象徵。然而,這個願景一直到1997年底才完全實現,距離火車停駛已近10年之久。捷運確實帶來了進步的承諾,沿途風光依然旖旎迷人,但老火車的慵懶情調,乘客的自然無拘,配合著沿途小鎮的古樸與淡水的夕陽餘暉,始終留存在幾代人的心中。以至於到了1990年代中期,還能產生如金門王和李炳輝〈流浪到淡水〉那種帶著鄉土風味的溫情曲調。 前一篇文章 【時光隧道】金門珠山聚落 下一篇文章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石窟藝術主體──彩塑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