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陽明山上小祕徑──橫嶺古道 文/丹青 |2024.01.17 語音朗讀 20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質樸古道綠蔭蔽天。圖/丹青橫嶺古道標示牌。圖/丹青閩南語詩詞碑。圖/丹青 文/丹青一般陽明山觀光景點地圖,鮮少列出「橫嶺古道」這條不算長的小徑,大概對登山客或健行者來說太過簡單,但因適合體力負擔,近年來也受到中老年人的歡迎;又因為有一處竹蔭參天的隧道,被比喻成彷如京都嵐山的美景,前來拍照打卡的年輕人也逐漸多了。所謂古道,就是自古以來,居民為生活所需或貿易之便開闢的道路,有時得穿梭林間,有時得翻越高山,突破地形障礙連絡起各地的交通。橫嶺古道屬於越嶺古道,顧名思義,就是穿梭於山嶺中的古老步道。它橫繞紗帽山麓,百年來串連湖山與湖底地區,亦為昔日頂半嶺至陽明山公園兩地居民通行的路徑。左為紗帽山保安森林,右為湖山里谷地,因距離一般道路較遠,人為干擾少,林相極佳。橫嶺古道雖然只有八百公尺,但近年來串連起社區型的半嶺步道、湖山國小步道,成為一條總長二‧四五公里,可走上一、兩個小時的環狀登山步道,逐漸吸引民眾前還來。通常在陽明山公車總站下車後,沿著湖山路約走七、八分鐘,在一條經常會錯過的小路左轉,就是橫嶺古道的南端出入口。接下來只有一條小路,入口處短短的石階之後,就是平坦好走、被茂密樹林包圍的小徑。路上除了一些刻有閩南詩詞的木牌與幾座環形石磚椅之外,人為措施極少,是個古樸便簡的小徑。行到中途林木漸多,四周一片蓊鬱翠綠,就到了最具特色的竹林,在橫嶺古道的地圖上,取名「林蔭、竹蔭隧道」。此處多為自古即被農家種來當作綠籬的長枝竹,小徑一側是原生保安林,另一側是長枝竹密林,上方林蔭、竹蔭蔽天,好似一條綠色隧道;下方的土石路面鋪滿竹葉、樹葉,猶如走在一條沙沙作響的大自然地毯上。再走不遠,即至紅壇天上廟廣場。廣場上有造型優美的楓香姐妹樹,交疊生長宛如情深姐妹相扶持,秋日賞楓別有一番閒情雅致。此處即為橫嶺古道的北端出入口,可沿原路往回走,或到廣場下方的梅湖公車站搭小巴下山;體力較佳者,亦可在此連接半嶺步道北段和湖山國小步道,最後回到陽明山公車總站附近,完成二‧四五公里的橫嶺古道環狀步道。橫嶺古道算是一條陽明山小祕徑,路段平緩好走且綠蔭夾道,夏天走來也舒適;此外,還可以透過古道體會早年陽明山居民的生活足跡,享受幽靜的生態環境。 前一篇文章 【走過歷史】福建永安 抗戰文化遺址 下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書藝心語】相遇【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走讀城鄉】望春風、傳族聲、傳萬世──李臨秋故居【走讀城鄉】除舊、復古、觀光──七堵彩繪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