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普遍缺乏維生素D、E及碘致骨鬆、肌衰,還有心智發展弱化的問題。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台灣已經進人高齡社會,預計會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所以長輩的照護議題持續受到關注。高雄榮總營養師顏銘成今(1/16)日指出,長輩日常飲食普遍缺乏維生素D、E及碘,鼓勵食物中多攝取以保護骨骼、維持肌力並讓心智正常。
顏銘成受訪指出,飲食的重點在於均衡,不偏食才能多方面攝取營養素,以補充體力的不足。他說,衛福部的飲食指引有六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蛋白質豆品、蔬菜、水果、 乳品、堅果種子等。
但是他引用國民營養調查結果指出,長輩除了全榖雜糧及蛋白質攝取大致符合建議外,其餘多有不足,含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的補充還要加強。而在維生素及礦物質方面的攝取還更低。
顏銘成建議男性的維生素D攝取量要有7成、女性約6成,建議生素D可經由日曬補充,建議每天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以不防晒的方式晒太陽約10至20分鐘;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發展、維持血鈣平衡等
維生素E幫助抗氧化,抑制細胞過度氧化,還能保護心血管等,營養素來自於優質植物油、小麥胚芽、堅果種子等。
營養師也強調,不少民眾會使用岩鹽、玫瑰鹽或是海鹽等增加飲食風味,但是其碘含量不及碘鹽所能攝取的充足。他說,尿碘評估碘營養狀況,發現高齡族群有半數缺乏碘,其主要食物來源為海藻類,所以建議烹調食物多使用碘鹽,適時的為身體補充碘。
一般民眾所了解的「碘」多來自海帶等食物,但是日常食用未必足夠。碘在幫助及健全神經系統、身體代謝及甲狀腺的健康,尤其有助於人體心智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