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科普蘭,美國作曲家,生於一九○○年紐約布魯克林。科普蘭的正式音樂啟蒙教育比較遲,他於十三歲那年才開始正統的鋼琴課。
一九二一年赴法國巴黎深造作曲,回國後,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開始音樂教育家的角色。隨後,他受聘於哈佛大學教授音樂,並積極創作,包括作曲、編寫音樂書籍,同時組織與籌備音樂社團活動,對社區、國家及美國現代音樂事業有卓著的貢獻。他的著作《怎樣欣賞音樂》、《我們的新音樂》、《音樂與想象》等,受到極高的評價。
一九二○年代的美國爵士樂興起,深深影響了當時的音樂家,科普蘭也積極鑽研。他創作出的優秀爵士樂作品,包括《鋼琴協奏曲》、《舞蹈交響曲》、《威特伯斯克》等,是融合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為一體的獨特風格。
不拘一格的科普蘭,廣泛接納不同風格的音樂。一九三○年代,他逐漸遠離爵士樂創作,轉而注重歐洲古典音樂發展。他對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欣賞與崇拜,對本身的創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這一時期,科普蘭的作品先以新古典樂派的為主,隨後開始研究民歌,創作易於演奏而且有實際價值的音樂。他的三部芭蕾音樂作品《阿巴拉契亞之春》、《小夥子比利》和《競技表演》,成為美國音樂的典範。他的電影音樂《老鼠與人》、《我們的小鎮》及《小紅馬》,走的是清新的抒情曲調,是與眾不同的電影音樂。
艾倫.科普蘭曾經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用心聆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因此,他積極強化學生的聽覺訓練,提升他們分析樂曲中音樂材料的能力,以便運用於創作。
一九九○年,科普蘭以九十高齡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