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擺渡人 20年義送老榮民回家

 |2024.01.13
800觀看次
字級
20年來,劉德文(左)將近300名老榮民的骨灰送回大陸安葬。圖為他把骨灰罈送到其親人手上。圖/取自香港文匯網官網

【本報綜合報導】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里長劉德文,他從一個承諾開始,20年間踏遍中國大陸20多個省市,義務把近300位老榮民的骨灰送回大陸老家,被稱為兩岸的「靈魂擺渡人」。他說:「將心比心,我們隔一段時間不見父母都不可以,他們呢,太痛苦了!」

今年57歲的劉德文在台灣屏東出生,踏入社會後曾在高雄一家銀行工作。1997年,他和妻子決定在高雄買房,看中環境不錯、價錢合理的左營祥和里。祥和里社區內有眷村,也就是為軍人及眷屬建造的村落。

劉德文(左)把眷村的老榮民當成家人,盡心盡力為他們解決問題。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辭銀行工作 服務鄰里長輩

1990年代後期的祥和里眷村,還住著上千名老榮民。劉德文遷入祥里後與老榮民常有往來,相處融洽;他的女兒出生,街坊們來幫忙照顧,令他非常感恩。相處下來,劉德文漸漸把眷村的長輩們當作自己家人,老榮民也把他視為子侄。

劉德文抱著「人家對我們好,我們也要付出」的念頭,決定當義工,幫助自理困難的老榮民買飯買藥、打掃環境。2003年,劉德文被大家選為里長;雖然這工作只有微薄補貼,但為了更專注為鄰里長輩們服務,他毅然辭去銀行工作。

為了承諾 走遍台灣軍人公墓

2003年冬天,眷村一名原籍大陸湖南的文姓老兵,邀請劉德文到他家裡吃飯時,說:「我87歲了,可不可以在我死後,幫我把骨灰送回我的老家湖南,葬在我父母的墳前,讓我跟他們團圓。我這一輩子,沒給我父母盡過孝道,如果可以,起碼以後在九泉之下,可以服侍他們。」說著說著,老人哭得像個孩子。

2004年3月,劉德文自費買機票,背著文姓老兵的骨灰盒上路。為了這次行程,不熟悉大陸的劉德文特意買了地圖、字典學習簡體字。

那時兩岸直航剛開始,航線不多,劉德文從高雄出發,經香港轉機,輾抵達湖南長沙,再乘大巴去常德,最後再坐幾個小時的中巴才能到村裡。

劉德文把老兵送回故里,20年來踏遍大陸20多個省市。圖為家屬跪迎親人骨灰。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路途輾轉多天,晚上旅宿的開銷,劉德文能省則省,但他一定選2張床的房型,目的是要給老兵骨灰留一床位,這做法直到今日都沒改變,劉德文說:「他們不是貨物、不是行李,我要尊重他們!」

回到台灣,愈來愈多老兵聞訊前來「預約」幫忙。初時找劉德文的只是社區裡的老榮民,後來各地都有老榮民找他幫忙。之後,還有老榮民的大陸家屬希望劉德文協助尋找或許早已不在人世、卻不知葬身何處的親人。對於這些請求,劉德文不忍心拒絕,一一答應下來,且分文不取。

為了尋找亡故老榮民埋骨處,劉德文走遍台灣的軍人公墓,甚至人跡罕至山邊荒塚;為了承諾,劉德文繼續一遍又一遍自費上路,用他的紅色背包,把找到的老兵骨灰盒護在胸前,送他們回大陸家鄉。

劉德文義舉得到各方肯定,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說「20年來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以孝為動力 助老榮民落葉歸根

新冠疫情期間,劉德文沒法來往兩岸,但他未停下來,而是繼續在台灣各地找尋老榮民的下落,期間共找到近30人的骨灰。疫情結束,2023年3月劉德文重拾行裝,把一名老兵的骨灰送到北京;4月,他又去到四川資陽,直到如今尚未打算停下腳步。

20多年來,當了百千個家庭的「孝子」,劉德文說,他會堅持下去,只為了讓每個老榮民能落葉歸根,「老榮民沒有後代,我就是他的後代,把他一生最重要的歸宿託付我,一定會承諾做到底」。

劉德文的兒子(左)陪伴護送老榮民回鄉,他說:「爸爸等你年紀大了,若有爺爺要回家,我也會去。」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