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秀手工布娃娃 喚醒赤子之心

曹麗蕙 |2024.01.11
799觀看次
字級
李淑秀的布娃娃大多帶著天真的眼神和笑容,圖為她和作品〈花蕊姑娘〉合影。圖/記者曹麗蕙
「布娃娃的呢喃─李淑秀手工娃娃創作展」於中正紀念堂登場,左圖為作品〈媽媽不在時〉。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布娃娃的呢喃─李淑秀手工娃娃創作展」於中正紀念堂登場,圖為作品〈捉迷藏〉。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奮力拔蘿蔔的鄉間小童、走出童話故事的可愛小鞋匠、三五成群孩子躲在樹下玩捉迷藏……布娃娃工藝家李淑秀以針、線、布代替畫筆,創作出一幅幅生動活潑、饒富童趣的作品,帶領觀者回到童年單純美好的時光。

談起創作初衷,她坦言:「現今的世界太緊張紛擾,人心惶惶不安,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作品後,能心生歡喜,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官縫出立體感 才觸動人心

李淑秀分享,她從小就喜愛玩泥娃娃,雖就讀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出社會後的工作卻完全與藝術創作無關,退休前從事通訊行祕書,「約莫二十年前,我五十歲時,突然萌生編一齣布偶劇的念頭,但市面上買不到我設定角色的布偶,妹妹剛好在學鄉村娃娃,給了我一些材料、書籍,才開始踏入布娃娃創作」。

無師自通的她,開始不眠不休創作,「宛如小時候潛藏在內心的創作種子,中年才發芽、爆發出來,我愈做愈有心得,就一直玩下去,弄出自己風格的布娃娃」,李淑秀形容,像冥冥之中有力量牽引自己走這條路,「好像老天爺在人生的下半場賜給我這個禮物」。

李淑秀的布娃娃都是自行摸索,跳脫鄉村娃娃的制式框架,「製作布娃娃,臉部五官占七成重要性,表情必須觸動人心」,因此她布娃娃特色是頭部相當立體,「眼睛、嘴巴、鼻子必須塑型縫出立體感,生動展現喜怒哀樂」,且每一套穿著、場景,她皆別出心裁,純手工一針一線慢慢縫出來。

人有無限潛能 勿因年紀設限

即日至十四日於中正紀念堂第四展廳登場的「布娃娃的呢喃──李淑秀手工娃娃創作展」,共展出她四十二件作品,許多場景、畫面都洋溢著自然童趣,充滿家庭溫馨,如〈捉迷藏〉、〈搖籃曲〉、〈全家福〉、〈西瓜!西瓜!我愛你!〉等,李淑秀表示:「童年是人生的底色,我希望用手做布娃娃,延續這分快樂,重溫逝去的童年,也一圓兒時的夢。」她自許作品不只療癒自己,也能療癒大眾,並喚起大家的赤子之心。

不少人對她在知天命之年,重拾藝術創作感到欽佩,李淑秀分享:「人其實都有潛力,只是有時沒有機會發掘,不要因年齡而自我設限,上了年紀做什麼都不嫌晚,有時生命歷練多了,掌握好技法,在詮釋創作時,反而會更有溫度。」

她觀察到,有些民眾展覽期間天天來報到,「他們說看不太懂一些前衛藝術作品,但我的布娃娃他們一看就懂,覺得很可愛、暖心,所以天天來欣賞,帶給我很大的感動,也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