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司法院補少年保護漏洞。圖/國教盟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新北市國中校園安全事件議題延燒,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事發至今兩周,與少年保護息息相關的司法院卻不動聲色,這凸顯少保官未發揮作用、少輔會功能現縮問題,嚴正呼籲主管機關應切實檢討非行少年輔導機制成效不彰問題,避免今日的非行少年,成為明日的成人罪犯。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對於少年觸法,《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行政輔導先行,以司法為後盾」。但實際狀況是,行政輔導先行後,司法卻未即時介入而產生漏洞,很多人擔心未來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王瀚陽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對於曝險少年的定義定義過於侷限,導致黑幫也不在少年輔導委員會輔導範圍內;另一方面少輔會因只收曝險少年個案,導致案量太低失去功能,最後無法與校園接軌。
每年進入少年法院裁定審理終結約9000到1萬人,2022年統計,共有46%、4000多人交付「保護管束」,然後根據少輔會的工作報告,2023年7月至11月,少輔會僅收到541案,開案輔導302案。國教盟認為,少輔會目前輔導保護管束不到1成的個案實在太少,應擴大協助的類型與範圍。
國教盟青年部代表、東吳法律系學生李雨函,非行少年課餘時間多半參與在宮廟或幫派活動,即使曾接受感化教育,仍難以擺脫群體影響。因此若要治本,應協助這些非行少年儘早脫離宮廟生活、徹底離開黑幫勢力影響範圍方為正辦。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說,應參考國外針對相關案件的做法,對照台灣應修正少年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辦法和少輔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擴大少輔會服務對象,並以少輔會輔導為核心,修訂「預防兒少犯罪方案」。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任許福生說,針對校園重大犯罪,須參照先進國家經驗,在年齡、曝險行為類型、保護處分執行、刑責、加重監護人責任等規定重新檢視,以抑制校園暴行,教育與警政應定期召開警政教育聯繫會議,以即時給予學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