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講座系列】行者的生活態度 文/李崑銘 |2024.01.07 語音朗讀 6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圖/資料照片圖/資料照片 文/李崑銘佛光山福山寺舉辦「耕耘心田佛學講座」,邀請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暨《珍珠瑪瑙下廚房》作者慧專法師闡述「行者的生活態度」:銘記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言教「投入才能深入,付出才能傑出,平凡才能不凡,磨練才能熟練」,將小事做好,就是成功的條件。慧專法師表示,學佛之人進入佛門的目的,無非是向佛菩薩學習如何讓智慧增長、生命豐富,更重要的是真切誠懇地在行菩薩道的路上,好好地面對自己的生命與生活。法師引據《金剛經》:「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闡說行腳托鉢乞食是佛陀時代不揀擇的修行方式,藉此長養修行態度,走入人間學習自立,修行忍辱、去除我慢、寡欲知足,培養對眾生的感恩。法師分享《紫柏大師語錄》:「水在釜中,非火不能熱也;種在土中,非春不能生也;愚在心中,非學不能破也。」此即星雲大師所言:「有佛法就有辦法;當你面對外境的態度和觀念,決定了你煩惱的樣子。」以修行成就生命領域,用學習提升般若智慧,修行、學習都是認識自我的過程。大師常勉勵弟子:「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梁武帝治理國家期間,佛教興盛,佛寺有二千多座,出家僧侶八萬多人,明令出家僧人戒酒茹素,奠定佛教素食文化。而佛光山過堂用齋的目的除食存五觀,最主要的是引導信眾從中找回道心,回歸清淨、樸實、淡泊、慈悲的素心。大師是典座高手,佛光山開山之初,大師親自下廚,以熱騰騰的炒麵接待一波波來山的訪客。大師在每年七月會送給大眾一顆大蘋果、彌陀聖誕時會送給每人一顆大包子,無論是住持和尚或叢林學院新生,都會收到大師的慈悲與關懷,正如《金剛經》所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珍珠瑪瑙下廚房》是為了「尋祖師之跡,行智慧之道」而著,對於供養大眾的每道菜,不僅是色香味俱全,更是洋溢著佛法的酥酡妙供。若以如此負責用心的態度在生活修持,才有資格進到廚房。慧專法師分享,在雲居樓負責食宿初始,被人譏笑「沒路用、又來一個大阿哥」,當下想起大師激勵自己的話:「你要懂得爭氣,不是只會生氣。」從不知苦瓜原來不用削皮,努力做到一餐能供應一萬多人吃飯。「十年間深刻體認珍珠、瑪瑙下廚房的意義,大寮是個可離開文字卻又能直入修行的法門。」慧專法師總結道。 前一篇文章 【紅塵禪煙】門 下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在中國留學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