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醫療諮商 4類病人免費

 |2024.01.07
21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亞洲首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昨天施行滿5周年,該法保障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身在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但過去民眾必須自費2000至3500元不等的諮商費用,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昨表示,預計將4類病人納入健保給付、免除預立醫療諮商費用,最快年中上路。

諮商成本高 一般民眾須自費

健保給付的4類病人包括:符合《病主法》末期病人條件;輕度失智,仍有自主能力的「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數1分以下的民眾;《病主法》14條公告的12項罕病,在住院中執行,及健保署居家整合照護計畫服務對象,若意識上能進行ACP,也可以透過團隊進行ACP,居家醫療團隊要經過訓練。因預立醫療諮商成本不低,除上述4類病人,一般民眾仍需自費。

門診量能不足 醫師投入意願低

石崇良表示,本次調整預計農曆年後提至健保共擬會審議,最快年中上路。健保署給付原則需考量資源最佳配置,以終身一次為原則,提供民眾最好的臨終照護模式、避免無效醫療。

不過,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表示,簽署效率不彰,截至昨天比率未達1%,主因是門診量能不足,醫師投入意願低。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組長邱宇晨說,截至去年底,預立醫療決定總簽署人數為6萬8000人,去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萬4000多人,與去年相比,簽署數量增加1萬2000餘人;然而,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總簽署量占1960萬成年者的比率未達1%,仍有極大努力空間。

邱宇晨表示,預立醫療諮商須由1名醫師、1名護理師與1名心理師或社工師共3人進行。門診時間長、相同時間能處理的病人少,連帶影響健保點數收入。

邱宇晨表示,獎勵計畫立意良善,建議政府放寬申請條件,並針對醫院訂出基本門診數量要求,同時設置達標獎勵,讓醫院對布建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更有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