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人不敢生、不願生,去年新生兒人數再創新低,前年總出生人數為13萬8986人,婦產科醫師估計,去年應在13萬6000人左右,對於傳統「龍年催生」現象,也不表樂觀;昨天元旦寶寶誕生狀況並不理想,不少醫院掛零。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表示,以往產檢孕婦多為適齡孕婦,但目前則呈現兩極,一端很年輕,不然就是高齡女性,由於晚婚者多,受孕率像溜滑梯般往下滑;政府透過補助措施鼓勵不孕治療,但更應提出誘因,促使年輕世代多多生產報國。
27歲戴小姐昨天清晨5點多,在台安醫院生下1名健康的男寶寶,體重3420公克,陳思銘說,元旦寶寶愈來愈少,好不容易盼來1個,且是提前報到;這個貝比原本預期為周一待產、周二生產。
婦幼專責醫院 北市拍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共誕生4名元旦寶寶,都在婦幼院區,3男1女均為自然產,孕婦年齡從22歲到37歲;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婦產部長林陳立表示,其中1位孕婦年僅22歲,昨產下第1胎,另1位則是37歲高齡產婦,順利誕下第3胎。
新北市輔大醫院接生3名元旦寶寶,土城醫院則有5名元旦寶寶,4男1女;板橋亞東醫院有2名男性元旦寶寶、雙和醫院5名元旦寶寶;受到少子化現象,新店慈濟、新北聯合醫院、三峽恩主公醫院,今年均無元旦寶寶誕生。
為了「催生」,台北市長蔣萬安拍板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分家,3年內要將婦幼院區成為全台第1家「婦幼專責醫院」。
副市長林奕華透露,少子化已是國安問題,蔣上任推動助孕獎勵、補助及友善育兒環境,婦幼院區過去曾是全台新生兒出生數最多醫院,1年最高接生數破萬,每4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在婦幼院區出生;產後護理之家預計4月初重新開幕,並逐步擴大。
好孕專車 桃園拚補助第一
六都包括新北、高雄、台北都推出「好孕專車」服務,桃園吸引不少年輕家庭移入,但計畫研議多年尚未實施,不少地方民代都盼早日跟進。市府婦幼發展局昨表示,已著手相關規畫,預計2月推出,未來桃園不只照顧孕期,也納入產後6個月內回診,補助36趟次、每趟最高250元交通費,趟次金額將是全國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