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鼻科研究團隊李達人醫師(中)、黃建嘉醫師(左)及吳佩雯醫師(右)提出空鼻症治療新觀念。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8歲吳女士,從小就常常過敏及鼻塞,曾因鼻中膈彎曲與鼻甲肥大接受過三次鼻部手術,術後鼻塞症狀雖有緩解,但隔幾年又再出現。近年除了鼻塞,還感覺吸不到空氣,呼吸困難,也嚴重影響睡眠,造成整天頭昏腦脹、精神不好,陷入焦慮與憂鬱情緒中。
經林口長庚醫院醫師檢查發現,她的雙側下鼻甲被切除與萎縮,使得鼻腔通道超過正常大小,空氣容易在鼻內形成亂流,無法刺激鼻黏膜產生氣流順暢的感覺,診斷為「空鼻症」所導致。在醫師建議下,選擇採用人工骨進行內視鏡鼻腔重建手術,導正鼻腔氣流,術後有效改善空鼻症不適症狀,睡眠及情緒問題,也一併獲得改善。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建嘉表示,空鼻症常發生於鼻腔手術,尤其是在鼻甲被過度切除後,病人因鼻腔結構改變,導致鼻內氣流紊亂,雖然鼻腔呼吸通道看似通暢,卻仍有主觀鼻塞、呼吸困難等不適。
典型的空鼻症病患除了引起鼻部不適外,更會刺激腦部,發展為程度不一的情緒障礙。林口長庚鼻科團隊過去的研究已證實,為數不少的空鼻症患者會合併有不同程度的憂鬱與焦慮等精神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因此不可等閒視之,必須積極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佩雯指出,臨床證據顯示,過大的鼻腔容積,絕對弊大於利。正常鼻腔應是微小通道內充滿「細而快速」的氣流,手術後如能重建此種正常氣流,鼻腔及鼻竇黏膜便可迅速恢復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達人表示,臨床上空鼻症患者不算罕見,林口長庚平均每個月約有5-10名患者求診,只是這個疾病容易被忽略與求助無門,常被誤會是心理問題,或是病患常經歷多次手術,仍治療失敗。
2002年李達人醫師率先完成空鼻症手術,至今成功治癒超過200位病患,國內及亞洲為此病所苦的病患,多慕名或經由病友轉介而來,林口長庚鼻科團隊因而成為亞洲知名空鼻症治療及研究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