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將積極開發印度市場,以改善台商海外投資全集中在中國大陸的現象。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指出,印度總體生產成本除了比大陸高出三成以外,仍有人力不穩、政策不明的投資風險,建議政府成立印度台商專區,避免台商單打獨鬥,敗陣而歸。
經濟部長黃營杉昨天指出,經濟部將協助廠商「大力朝印度推進」,並以俗稱IT產業的資訊科技業為主。他說,印度的電腦軟體設計揚名國際,而台灣在硬體製造、製程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品質方式也備受國際肯定,因此台商前進印度,可發揮最大互補性。
對於中油將到印度設煉油廠的傳聞,黃營杉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他說,很多案子都還在規畫中。黃營杉強調,只要是中華民國的企業有意赴印度發展,政府都會盡力幫忙。
而印度的投資條件如何?中經院進行的台印經貿合作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印度中產階級人口估計在三億人以上,他們將成為手機、數位照相機、電腦等3C產品的消費主力,也是諸如友訊、宏碁等已建立品牌的台商可著力之處。
印度投資優點還包括有許多基礎建設正待開發、市場具躍進式潛力、軟體與研發外包在國際上有很好表現、政府對出口產業給予優惠,都對台商提升國際能見度、競爭力有幫助。
不過,中經院指出,印度投資環境也有許多缺點,包括內需市場仍受政府政策管制、實體建設不足、政府效率緩慢、土地產權不清楚、文化差異,最重要的是總體生產成本比大陸高出約三成。
中經院表示,印度勞工薪資制度複雜,除基本工資外,另有各式津貼、公積金及獎金等,且勞動市場存在高離職率、高缺席率及勞資爭議,對勞動生產力有不小影響。
中經院建議,赴印度投資的台商不宜單打獨鬥,政府可以協助成立印度台商專區,結合上下游廠商,以聚落概念前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