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現象的影響及出口限制衝擊,預估明年全球主食供給持續吃緊。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糧食價格高漲促使世界各地農民種植更多穀物和油籽,但是仍受到氣候變遷及聖嬰現象,還有出口限制、生物燃料配額提高等因素影響,預計消費者明年仍將面臨供應緊張。
路透社引述分析師和貿易商說法報導,全球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勁揚數年後,由於黑海運輸瓶頸緩解和市場擔憂全球經濟衰退,預計2023年將下跌,不過糧價仍然很容易受到新年期間供給衝擊和糧食通膨的影響。
澳洲雪梨的農業經紀公司IKON Commodities諮詢服務主管胡埃(Ole Houe)表示:「2023年,隨著一些重要地區產量增加,穀物供應狀況會有所改善,但也尚未真正走出困境。」
「預計聖嬰現象至少會持續到2024年4月至5月間,巴西幾乎篤定將減少玉米產量,而中國從國際市場購買大量小麥和玉米,也讓市場大感驚訝。」
今年為亞洲大部分地區帶來乾旱天氣的聖嬰現象預計將在2024年上半年持續,這導致部分全球最大農業進出口國的稻米、小麥、棕櫚油和其他農產品供應面臨風險。
貿易商和官員預計,由於天候乾旱、水庫水位下降,2024年上半年亞洲稻米產量將會下降。
聖嬰現象導致產量下降後,今年稻米供應已開始收緊,促使全球最大出口國印度實施出口限制。
不過也有與糧食供應相關的好消息是南美玉米、小麥和大豆產量預計將在2024年有所改善,但巴西的不穩定天氣又讓人擔憂了。
儘管對巴西大豆和玉米產量的估計近幾週已因為天氣乾燥而下修,預計該國2024年農產品產量仍將逼近破紀錄水準。
由於乾燥的聖嬰現象,明年全球棕櫚油產量也可能下降,使得2023年下跌超過10%的食用油價格得到支撐。產量下降的同時,預期以棕櫚油為基礎的生物柴油和食用油需求也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