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唱洪山調就剩俺一個人,眼看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就要失傳了。」隨著洪山調傳人的相繼去世,目前唯一掌握洪山調技藝的藝人馬九信憂心忡忡。
中國河南省溫縣一帶的洪山調起源於春秋末期,為晉國重臣苗賁皇所創,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是中國曲壇上最古老的曲種之一。
洪山調藝術主要在盲人間流傳,通過一代代藝人的言傳口授,一直流傳到現在。演出形式為坐唱,唱腔音樂屬板式變化體,板式種類多樣,曲調高亢,婉轉細膩。演唱時,演員自操三弦,以節子腿板擊節,一人自彈自打自唱。演唱中以唱為主,偶有唸白。
目前,能夠演唱洪山調的民間藝人只有溫縣六十歲的盲人藝人馬九信。馬九信自幼雙目失明,拜當地著名藝人胡虎臣為師,學習集彈、唱、念、打、演於一體的洪山調藝術。他演唱的紅岩、雷鋒參軍等傳統曲目,深受喜愛。
令人擔憂的是,馬九信年事已高,目前並沒有合適的傳人。當地文藝界人士呼籲,如果不加以搶救性保護,不久的將來,洪山調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遺產將遭遇失傳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