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追雪若遇難 謹記「3」保命原則

 |2023.12.22
369觀看次
字級
近日氣溫直直落,許多人早在戶外等雪享受寒冬氛圍,如果不幸受困遇難,務必謹記「3」保命原則。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氣溫急凍,不少人衝上山追雪,醫師提醒,若在野外迷路落難,務必謹記「3」的原則,即失溫3小時會致命,沒有水、食物可各撐3天、3週,切勿花費力氣找尋食物,以免失溫、脫水導致意外。

「先禦寒,再飲水,最後覓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急診主任、開業醫師高偉峰今(22日)指出,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畫分為3級。

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攝氏37度、正負0.5度,當體溫下降到35度至32度時,代謝速率、呼吸速度及脈搏會增加,身體會不自覺顫抖,出現思考遲鈍、無法完成複雜動作等情形,此為輕度低體溫。

32度至28度間屬於中度低體溫症,此時心輸出量、呼吸速度與脈搏會減緩,整體對冷的感知會變差,發生意識模糊、心律不整的症狀,若沒有即時接受治療,可能發展為重度低體溫,也就是核心體溫小於28度,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圖/unsplash

高偉峰強調,若身邊的人出現失溫的情況,在等待醫療支援時,可採主動回溫或被動回溫的方式保命;被動回溫即一般認知的「保暖」,若身邊能取得塑膠袋、雨衣、保鮮膜等,可用於包裹身體、減少散熱。

主動回溫則可分為體外加溫、體內回溫,前者是使用加溫燈等器具幫助恢復體溫,體內加溫則是施打溫熱點滴,或自患者胃管、尿管中灌入溫水,至於最常見的急救方式是使用葉克膜,將患者血液溫度提升後打回體內。

他重申,野外求生有「3」的定律,包括「3分鐘沒有氧氣就會致命」、「失溫3小時即有生命危險,且溫度愈低時間愈短」、「沒有水喝3天會致命」、「沒有食物吃,可以撐到3周」。

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則提醒,近期氣溫驟降,猝死事件頻發,民眾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凡是於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穿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營帳等庇護所,如已有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就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