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昨日宣布,明年元旦起中止部分產品ECFA關稅減讓,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圖為中石化的丙烯儲存槽。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出爐後,昨日進一步公告,自明年1月1日起,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範圍涵蓋原產於台灣以石化領域為主的12個稅目進口產品。大陸國台辦表示,兩岸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解決各類經貿問題。
經部:對台出口
影響有限
根據ECFA協議,這12項石化產品已分3年逐步降至零關稅;經濟部統計,受影響產品今年1至11月對陸出口金額約18億美元,占我國對陸出口金額1.3%,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變成1%至2%。
經濟部表示,因為多為台商在大陸設廠所需要的上游原料,因此對台出口影響非常有限;不過,時值我大選前夕,大陸再次把經貿政治化、工具化,雖已有預期且有準備,但仍感遺憾。
「我們支持相關主管部門採取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措施。」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上台前攻擊ECFA,上台後不僅不採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修改規則、設置障礙,惡意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嚴重阻礙ECFA實施,導致大陸有關部門不得不中止ECFA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我們希望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確軌道,兩岸雙方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解決兩岸經貿關係中的各類問題。」
陸委會警告中共當局立刻停止這些基於政治動機的操作舉措,以免進一步傷害多年來雙方建立的良好經貿關係。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表示,中共貿易壁壘調查過程中,申請書、評論意見及非機密數據均未公開,且刻意跳過我方政府並避開WTO及ECFA調處機制,完全不符合現行的規範,「中共當局一再企圖介選,終將自食惡果」。
石化公會:定有影響
工總:衝擊就業
大陸宣布明年起,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此,石化公會表示,對台灣的貿易一定有影響,但具體影響程度仍要評估。
在ECFA早收清單539項中,石化產品就占88項,據統計,台灣石化產業去年對大陸出口6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1.85%,其中受惠早收清單的規模在17億美元左右,若沒有了關稅優惠,這些石化產品的關稅將從0%變成2~10%。
工總表示,陸方公布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於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來說,可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但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工總說,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也只能透過加速海外投資布局因應。其結果影響的都是國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