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台灣茶葉及咖啡,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推台灣特色茶及咖啡風味輪,盼更符合生產者及國內外消費者的溝通及產品描述需求,以利進入更多外銷市場。圖/農業部茶改場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為推廣台灣茶葉及咖啡,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推出以消費者觀點出發及方便使用的台灣特色茶風味輪2.0版,更符合生產者及國內外消費者的溝通及產品描述需求;並替台灣生產的咖啡量身訂做專屬的風味輪,展現水果調性、糖香調性及堅果調性為主的多層次的感官,以利進入更多外銷市場。
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出爐後,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再度出招,宣布中止部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產品關稅減讓,其中涉及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產品,並再度提到「希望台灣地區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茶葉為當初ECFA早收清單(13稅項)產品之一;根據農業部農業貿易統計資料,今年1到11月我國茶葉外銷量為7698公噸,其中美國為最大的台灣茶葉外銷市場,達2260公噸;第二名為中國大陸有911公噸;其餘還有菲律賓、香港及日本等。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指出,推出台灣特色茶風味輪2.0的重點是為重新定位及品茗台灣茶的專有色香味之層次感與平衡感,以協助消費者更深入探索與品味茶葉的風味特點;此次在不同茶類中將常見且共通的69個語彙(香氣54個、滋味15個)萃取出來,彙集成台灣特色茶風味輪2.0版。
茶改場說明,風味輪2.0版包括香氣描述以消費者使用觀點及滋味描述採用簡易感官品評方式(口感及口味),詳細解析台灣特色茶風味(香氣+滋味),更首次以科技技術分離出主要的香氣成分推出茶葉聞香套組,盼更加貼近國內外的愛茶人士及消費大眾。
蘇宗振指出,而台灣咖啡風味輪融合咖啡杯測時的三大感官品評項目和專業詞彙,包括風味、口味及口感等三大感官,使評估更全面且有深度,有助於全面理解咖啡的風味;其詞彙為茶改場整理及分析近5年全國咖啡評鑑662筆評鑑資料,每筆為12位評鑑師進行杯測台灣咖啡常出現之風味敘述感受詞彙。
茶改場表示,國產茶與咖啡輔導策略,應強調發展各產區特色、精進栽培技術與後製加工處理、強調市場差異化的產品區隔,並以「安全、國產、優質」作為國產茶與咖啡產業發展定位;此次推出風味輪2.0版,以提升台灣茶與咖啡產業在國際上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