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綠色環境給付 各類補助明年1月2日受理申報

吳亭頤 |2023.12.21
357觀看次
字級
圖為農地示意圖。圖/資料照片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農業部農糧署表示,113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將於明年1月2日開始受理申報,此計畫各項轉(契)作、繳售公糧、生產環境維護(即農友所稱休耕)、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及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等措施,每年全國統一於1月受理申報作業,採實質登記制,請符合資格且有意願參加的農友,務必把握於明年1月2日至2月2日申報期間,至全台任一鄉鎮公所或農會申報。

農糧署說明,配合國內農友多元耕作特性,此計畫已開放農友得選擇全國任一鄉鎮申報,也能自行規畫耕作期程,另配合稻作四選三及雲林高鐵沿線特區農田轉旱作政策,期望藉由引導調整耕作模式,獎勵稻田轉作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或地方特色等性質之轉(契)作作物,不但可維持稻米供需平衡,增加稻農收益,亦提升國產雜糧供應量。

農糧署指出,為便利農友申報,農友可在受理申報期間,攜帶證明文件並選擇全國任一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辦理申報,倘持有土地座落多個鄉鎮者,仍應集中至同一鄉(鎮、市、區)辦理,但申報地一經選定且已申報者,當年度即不得申請變更申報鄉鎮;建議農友優先考量於年初同時申報全年2次耕作措施。

農糧署提到,除公糧及契作硬質玉米另有規定外,開放農友可自行規畫耕作期程,並以符合「當年起始、半個月或十天(一旬)為單位,且連續4個月以上」的耕作期間(例:2/1-5/31或3/16-7/15)申報1次耕作措施,全年申報上限為2次

農糧署表示,不同耕作措施之耕作期間不得重疊,另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每年限申報1次且不得跨年度,其餘措施之耕作期間得跨年度種植(例:9/16-翌年4/15);不熟悉自選方式或已配合當地耕作習慣的農友免擔心,可參考縣市政府推薦「在地農友耕作模式」,各種經典耕作組合「套餐」任君挑選。

農糧署指出,另為提升國產飼料供應量能,擴大推廣契作種植硬質玉米、青割玉米、牧草及高粱等作物,放寬全部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及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台糖地除外)契作上述作物者均可申領獎勵,不再受基期年資格限制。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113年大區輪作暫停實施,針對原111年第1期作大區輪作區域,專案放寬同意申報繳交113年第1期作公糧;自113年第2期作起,仍應符合前3期作,至少須有1個期作辦理種稻以外措施,始得申報當期作公糧的規定。

農糧署補充,有關「稻作四選三」政策,符合兩個期作基期年資格田區,每期作滾動檢核前3個期作之耕作措施中,至少需有1次辦理轉(契)作、自行復耕水稻以外作物或生產環境維護措施,當期作(第4個期作)始得申報繳交公糧或領取大專業農種稻補貼;申報時已取得有機、友善耕作或產銷履歷水稻驗證之農地,則不受限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