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8) 光復以後:鐵路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12.08 語音朗讀 7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阿嬤在車窗外送別孫兒 民國50年代(1960年代),一位阿嬤在火車窗口與保送軍校的孫兒道別,叮嚀他要照顧好自己。火車站送別是台灣男性服兵役重要的回憶之一,搭上火車前往部隊報到,也代表著人生走向另一個階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趙筱梅校長車站送別 民國78年(1989),保送升軍校的西湖工商學子搭乘火車前往營區報到,校長趙筱梅親自到車站送別,留下感人的一幕。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鄉下等過平交道的孩子 民國46年(1957),台南近郊火車平交道的景觀,一個孩子等著火車開過,待柵欄升起後才能穿越平交道。站在平交道外等火車駛過,是鄉下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往往一天就會遇到好幾次。 從日本時代到光復初期,火車鐵軌兩旁沒有圍欄,經常發生意外。由於鄉下有很多耕牛,經常發生火車撞到牛的意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役男搭火車前往營區報到:服役生涯難忘的起點 民國40年(1951),台灣省頒布徵兵令,第一批被召集的役男在台北車站集合,準備搭火車前往集訓基地報到,親友在月台上歡送。由於台灣的義務役制度,火車站也成了男性服役生涯的第一站,更是印象深刻的特別記憶。 無論是成功嶺集訓或者正式兵役,首先都是在火車站集合,經過點名程序後,排隊登上火車,在窗口跟送行的家人告別。接著直奔營區附近的車站,轉乘巴士到營區,經過簡單的健康覆檢,剃頭髮、換軍服,到餐廳時已經接近晚上,聽著教育班長喝斥,緊張得動也不敢動……整個過程像是一段不斷重演的儀式,也是大部分台灣男性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因此,一提到過去當兵首先在火車站集合,就會勾起一連串難忘的回憶。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宜蘭火車站前的懷舊氣息 民國46年(1957),宜蘭火車站前,大致上仍維持著1919年宜蘭站興建完成後的狀態。對於東台灣來說,宜蘭站是非常重要的轉運站,在公路還不發達之前,由台北搭乘火車前往花蓮、台東一定得經過此地。這張照片是光復後10年左右所拍攝的,烈陽下的宜蘭火車站仍然帶有日本時代的景觀和氣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宜蘭火車站月台候車乘客 民國46年(1957),在宜蘭火車站的月台上等車的乘客。走入火車站等車,是早期台灣人通勤記憶的一部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嘉義火車站前的母子 民國50年代(1960年代),嘉義火車站前母子合照,身穿冬衣拍照的是父親。不少台灣人都有童年隨著父母搭火車探訪親友或者過年回外婆家的經驗,這也是他們最早坐火車的記憶。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充滿了濃厚的時代氛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乘客等著進入月台 民國46年(1957),宜蘭火車站內等待進入月台的乘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灣鐵道文化:歷史珍稀影像1890-1990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有興趣的讀者請向新世語文化洽購: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文史雜談】坑孫 下一篇文章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燦爛佛宮不朽神韻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