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河北省唐山市一名九十一歲退休老師劉義,憑藉拾荒助人二十二年,迄今為止共計捐出九萬餘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十萬元)助學扶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不曾要求回報。
根據縱覽新聞報導,劉義由於早年家境貧困、上學一度成難題,幸有國家發放津貼,他才得以順利就讀河北師範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名老師,退休後長居於唐山。
二○○一年劉義返回家鄉,眼見小學校舍破舊,隨即捐出一千元人民幣給學校,他考量日後資助的錢會增加,於是開始撿廢品換取錢財,只要累積一定金額,即將款項捐出,盼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拾荒、掙錢、資助」這三步驟劉義堅持二十二年,他每次都不會主動聯繫曾經捐贈的對象,不要求任何回報,不過接受幫助的學生卻總是念及他的恩情,「只要聽到孩子們學習愈來愈好,他就高興。」
劉義八十歲大壽這一年,他既不要求禮物、也不要聚餐,而是將孫子給的紅包一口氣發給村裡二十二名八十歲以上老人,其中包括白米和現金。
劉義的兒子坦言,起初並不支持父親拾荒,不過後來見他樂在其中,且對社會富含意義,於是支持父親做法,他說:「父親想去哪裡資助,我就開車載他去,也會幫著把裝滿廢品的編織袋背回家。」對此,每當劉義被問起善舉的動機時,他的回答總一如既往:「因為我本身就是困難學生出身,要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