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審查究竟要等多久?不論是陳昭姿(右2)或癌症希望基金會(中為執行長蘇連瓔)提供數據,兩者都與健保署對外公告之審查時間有明顯落差。左2為病友家屬陳小姐,左1為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右1為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新藥審查時程應「公開透明、可被追蹤監督」,才能讓各界了解目前新藥審查的進度。因此,三個病團共同提出健保審議時程「透明化、可被追蹤」兩項訴求,期能解決審查緩慢、病人苦等新藥如守寒窯的「王寶釧現象」。
癌症希望基金會以民眾電商寄貨或訂餐為例,從出貨到收件有一定的時程規範,且可從訂購開始追蹤送貨進度,直到完成寄件;假如一個幾百元的商品都可以追蹤,一個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新藥案件,更應要讓全民監督進度。
自2020年一路陪伴母親抗癌的陳小姐,對等待新藥的過程深有所「痛」!2020年確診肺癌第四期的陳媽媽,因治療肺癌的標靶藥還沒有納入健保,不得已只能咬牙自費,年燒百萬的高昂費用,讓家庭成員只能苦苦支撐。
當陳小姐2022年發現這支藥品被放到新藥意見平台上,代表可能已進入健保審議程序,讓飽受沉重自費壓力的一家人終見一絲曙光;然而,迄今近兩年,這支早已在健保審議中的藥品,對病人而言,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藥到哪」!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不論藥品最後是否納入健保,至少應該有可被追蹤的審議進度,讓病人有心理準備,較能掌握藥品可能納保時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苦等,不知盡頭。」
健保署曾對外公布癌症新藥審查平均時間為13.7個月(約411天),但此數字卻與長年整理新藥納保時間的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的統計平均783天(約26.1個月)相差甚遠。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統計,自2016年迄今在健保署「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蒐集病人意見的癌症藥品或適應症,4成超過480天生效(正式納入健保給付)。不論是陳昭姿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數據,兩者都與健保署對外公告之審查時間,有明顯落差。
陳昭姿從一代健保時期,就開始統計新藥納入健保時間,採用計算方式是以「廠商送件到健保署的公文日期」起算,她表示,不管中間經過什麼行政流程或廠商補件,始終還是病人們的等待期,「病人何時等到藥」才是重點。
健保署為加速新藥審查,預計於2024年設置「平行審查」制度,加速納入健保時間、預計可節省6個月,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病友聯盟、罕見疾病基金會肯定健保署的努力,但也希望任何改革措施都能經得起公眾檢驗,這更需要審查制度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