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國教署透過計畫推廣「高中數位前導學校計畫」,補助六十七所學校將AI課程教學應用模組、觸控大屏螢幕帶入教學現場,甚至能拿來做科學的「模擬實驗」,此外,數位工具也協助教師備課、遠距分享教案。對此,國教署希望能持續將課程融入數位元素,讓課堂更有趣。
台北市陽明高中學生利用學習載具登入台北市酷課雲、因材網、cool English酷英平台等數位學習平台,或互動式Apps,教室智慧型觸控大屏螢幕顯示投影片、學生實作成果。國立台灣師大附中也將數位學習應用於科學多元選修課程,並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可以重複不斷試錯,後來以「拉曼光譜機器學習偵測水汙染分子」為題,獲得二○二三 Intel Festival 國際賽第三名。
除了教學現場,數位前導學校計畫也協助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共備與增能,以國立羅東高中為例,舉辦「特色課程成果分享會」時考量校園地域性,將分享會在實體與線上混成辦理,分享一一二年度獲教學卓越獎肯定的「法庭有『議』思」課程,吸引屏東、離島地區等教師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