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器材上山 彭啟清為弱勢到宅看牙 文/巫鴻瑋 |2023.11.28 語音朗讀 10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彭啟清經常巡迴偏鄉義診,也盼望更多牙醫師加入。圖/巫鴻瑋彭啟清(左)看見原鄉孩童普遍有牙齒疾病,下定決心要守護這些孩子們的口腔健康。圖/彭啟清提供即使環境簡陋,彭啟清(左)都盡可能治療每個前來求診的患者。圖/彭啟清提供 文/巫鴻瑋彭啟清30年前回家鄉開設啟清牙科診所,不久就遇上一批棘手的病人,他們是附近世光教養院的院生,大部分有腦性麻痺或多重身心障礙,不易溝通,常因為恐懼而在治療椅上躁動不安,甚至要出動3、4人束縛住他們的手腳和頭部才能開始治療。世光教養院的老師告訴彭啟清,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牙醫師願意為院生治療。「照顧特殊需求者」從此成為彭啟清一輩子的耕耘。從身心障礙孩子到長照老人、從山地偏鄉義診到巡迴缺醫地區,甚至長途跋涉替沒法出門的人到宅治療;日前他也獲頒今年個人醫療奉獻獎。彭啟清是新竹縣竹東鎮這座小山城資歷最深的牙醫師之一。1989年他從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1994年因為家鄉需要牙醫師,毅然辭去在台北的牙醫師工作,選擇回到竹東開業。竹東本來就缺牙醫師。彭啟清小的時候,竹東只有一家牙醫診所,看牙是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牙疼了,常常只能自己含著冰塊緩解疼痛。幼年的彭啟清便想,「如果當牙醫師,幫助人解決牙疼的問題,也不錯」。治療教養院孩子的震撼經驗,開啟他關注特殊需求領域。一趟治療下來,彭啟清疲累不堪,但也讓他深刻體悟,特殊需求者的治療長期被忽視,必須有醫師投入。此後,他擔任新竹縣牙醫師公會「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委員會」的主委,以公會力量陸續建置身障福利機構、安養院、特殊教育學校等的醫療團。彭啟清的名聲日漸響亮,居住在尖石、五峰的部落居民也慕名而來。這讓彭啟清發現,住在山上的居民,為了看顆牙竟然得特地花費兩天一夜下山就醫。也因為牙醫醫療資源缺乏,山上的學童許多都有蛀牙問題。彭啟清於是參與牙醫師公會的山地醫療義診,也參與醫缺地區的巡迴醫療,在司馬庫斯部落設立醫療點。為了方便山上的病患就醫,彭啟清揹起工具就往山上跑,甚至簡單的板凳都能成為他的臨時診間。彭啟清曾是照顧者,10多年前父親肺炎,直到往生都沒有痊癒。他記得父親喝水、吃東西常會嗆到,直到2012年參訪日本長照保險後,才了解口腔照護與吸入性肺炎之間的關係。病患急性牙痛 前往醫治受觸動父親離世的遺憾,彭啟清化為動力,有任何演講衛教的機會,都苦口婆心呼籲為長照的被照護者做好口腔清潔、維持口腔機能。彭啟清於2017年加入到宅牙醫師的行列。觸動他的個案是尖石鄉一位病患。這位病患因脊髓損傷而癱瘓,那天急性牙痛,打電話給彭啟清求救,隔天彭啟清專程上山,為他治療。病患感謝的眼神也讓彭啟清至今難忘。治療腦麻童牙痛 家庭回歸正軌 到宅治療特別容易碰上情感衝擊。他記得有一次,到偏鄉為腦性麻痺孩子看診,孩子長期因牙疼哭鬧,讓家庭生活大受影響,媽媽更瀕臨精神崩潰邊緣。但自從解決了孩子的牙痛,這些問題都煙消雲散,彭啟清初次感受到自己不僅能解決疾病的困擾,還能幫助一個家庭重返正軌。彭啟清說,到宅看診的大困難是,要帶著30幾公斤的裝備,再者,由於病患臥床,治療的空間十分受限,彎腰駝背的姿勢也造成體力上的負擔。而如何在維護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治療,更是挑戰。如今台灣的口腔照護長照制度正在扎根,彭啟清盼望更多年輕牙醫師投入這份「雖然辛苦但值得」的工作。彭啟清感謝妻子、孩子的支持,讓他能實現自我期許,也感謝每個他服務過的病患體諒。彭啟清笑說,他把大半的時間都花在走訪偏鄉及到宅看診上,「診所大門最常張貼的公告就是巡迴醫療公告,病患一看就知道我出門看診去了。」 前一篇文章 張杏如秉持利他之心 深耕學前教育半世紀 下一篇文章 戴嘉言設綠色通道 醫療資源進偏鄉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 作者其他文章吳政哲關懷老幼 醫院營造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