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永觀堂 回首彌陀守護眾生

江俊亮 |2023.11.24
10939觀看次
字級
「回首阿彌陀佛」是全球唯一回首阿彌陀佛像。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京都賞楓名勝永觀堂以楓紅名聞遐邇,有「紅葉的永觀堂」之稱,近年「夜楓」頗為知名;堂內有一尊日本重要文化財「回首阿彌陀佛」,是全球唯一立姿、回首的阿彌陀佛造像,相傳是因永觀律師的一段奇遇而造。

永觀堂位於京都左京區「哲學之道」南邊,創建於平安時代文德天皇仁壽三年(八五三年),由空海大師的弟子真紹所建,初期名為「禪林寺」,後來傳到第七代住持永觀律師,才開始被稱為「永觀堂」,為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總本山。

永觀堂「夜楓」。圖∕記者江俊亮

原名禪林寺 感念永觀律師改名

根據日本《本朝高僧傳》記載,永觀律師自幼體弱多病,曾說:「病者,人之善知識也。我以病質故,知四大不堅。」因深知病苦,發願設立藥王院,以湯藥救濟貧病,建房舍收容病患,後人為感念他的悲願,因此禪林寺也稱為「永觀堂」。

日本《千載集》記載,永觀律師自十八歲起,日課念佛一萬聲,後來念佛六萬聲,他除了設立藥王院救濟貧苦之外,也栽培梅樹當藥材,布施梅子給大眾,名喚「悲田梅」。現今永觀堂仍植有「悲田梅」,據說為永觀律師所植的梅樹後代。

永觀律師曾任奈良東大寺住持,相傳在東大寺寶庫裡,有一尊阿彌陀佛像,原本供奉在皇宮,後來贈予東大寺。

永觀律師在參拜這尊佛像時,聽到有一個聲音在呼喚:「救度眾生,是佛陀的本願,放在寶庫裡,實在浪費。」因此,永觀律師辭退東大寺住持後,就將這尊佛像帶回京都禪林寺。

據說,延久四年(一○七二年)永觀律師辭去東大寺住持職務後,背著這尊佛像進入京都,東大寺的僧人想取回佛像,然而佛像卻黏在永觀律師的背上,僧侶們只好作罷。

永保二年(一○八二年)二月十五日清晨,五十歲的永觀律師禪坐後,繞著阿彌陀佛像經行,突然,供奉在須彌壇上的阿彌陀佛,竟然從壇上走下來,在前面引路,讓永觀非常驚訝,呆立原地,這時阿彌陀佛回頭說:「永観,おそし」(永觀,太慢了!)

永觀堂有1000多年歷史。圖∕記者江俊亮

京都賞楓名所 種植三千多棵楓樹

永觀律師為感念阿彌陀佛的慈悲提醒,請藝師為回首彌陀造像,即現今永觀堂中供奉的「回首阿彌陀佛」立像。這尊回首彌陀像高約七十七公分,呈現平安時代後期風格,完美捕捉阿彌陀佛獨特的姿勢,被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之一。

除了「回首阿彌陀佛」立像之外,永觀堂還典藏鎌倉時代初期〈絹本著色山越阿彌陀圖〉、唐代〈金銅蓮華文磬〉兩件國寶,以及鎌倉後期〈絹本著色十大弟子像〉、〈絹本著色釋迦十六善神像〉等十六件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總計有五十八件寺寶。

永觀堂種植有三千多棵楓樹,數百年來一直是京都的賞楓名所,除了白天賞楓之外,夜間點燈後的「夜楓」更是一大亮點,尤其「放生池」的楓紅倒影,非常夢幻,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前往參觀。

清初東渡日本弘法的即非禪師,於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秋天參訪永觀堂,賦詩〈永觀堂禮回顧彌陀如來〉一首,詩云:「父母皆為兒女痴,如來度世亦如斯;眾生一去都忘返,轉得頭來是幾時。」描寫阿彌陀佛等待眾生覺醒,猶如父母等待遊子歸來一般,而迷途眾生,何時才能回頭呢?

永觀堂「放生池」。圖∕記者江俊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