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九歌出版社創社已三十年,負責人蔡文甫表示,為反映這三十年間台灣文學的特殊表現及其成就,出版《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包括壯中青三代,每人收錄五篇代表作,篇幅不受限,題材廣泛,可作為自修或專業研讀的教材。主要是想為台灣本土文學做一完整紀錄,立下重要里程碑。
《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依文類分詩、散文、小說、評論四卷共七本,書名分別為《新詩三十家》、《散文三十家》、《小說三十家》、《評論三十家》。這套書的總編輯人、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表示,套書所選的作家為戰後世代,即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以後出生者,各卷作家以出生年為序,都不重複。
詩人白靈主編《新詩三十家》,白靈指出,綜合三十年來詩的創作風格,同時再加上分析,使讀者了解新詩表現手法及心境。被選入的作者年齡最長的六十三歲,最年輕的新生代作家是一九七八年出生,兩世代差三十三歲,新世代的作家的作品中呈現調皮、無厘頭風格,這些喜笑怒罵,其實是一種沒有包袱的表現。白靈說,他編書時發現另一特色,被選中的女性詩人少,男女比例則是八比一,但事實上在生活中女性寫詩者其實很多,他認為女性詩人都是潛在,她們只想寫詩,但都不願被發表,因此要看是否有人發掘提攜。
主編《散文三十家》的阿盛表示,寫散文需要智慧的累積,易見寫作者的根基,因此在編這本散文時,他發現寫作超過二十年的作家較多,且依他的估量年紀大小之間差距二十六歲之多,若和九歌曾編《文學二十年》相比,換掉了八位,但也加入十八位新選的作家作品。阿盛引用二十年前和王鼎鈞通話時談到一句話「千山千水千才子」來讚譽這些被選入的散文作家。
主編《小說三十家》的蔡素芬表示,她選文焦點以後十年的作品為主,因為有的作家可能過去曾寫過作品,但中間停了一段時間,後十年突然又開始作,很有爆發力,同時,作品不一定是被學院所肯定的作品,而是著重在大眾間造成潮流的作品,也就是受到大眾欣賞雅俗共賞的小說。包括了土地的脈動、人民的聲音、戀人的呢喃、政客的暄嘩都轉為文字,收錄在這三十篇的小說中。
擔任總召集人的李瑞騰,主編《評論三十家》,他說,台灣近年批評性的文章受到限制,少數文學性刊物,以文學創作和報導性為主,大部分批評性文章都集中在學院的一批中生代作者,由此看台灣文學生態,可說是一股學術力量支持文壇作家創作及脈絡的清流,這些人對文學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