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後恢復上班的第一天,就發生銀行和運鈔車的兩起重大搶案,震驚社會,讓剛經歷警察被竊盜犯奪槍事件感到丟臉的內政部長「震怒」,並表示要「辦人」,筆者認為,內政部得為國內日益惡化的治安,必須思考採取什麼有效作為全力改善。
國內治安問題一直是政治人物又愛又恨的話題,更是每一位曾遭搶或被偷民眾「心中永遠的痛」,因此每逢選舉或新任官員上台,都不能免俗地提出改善治安的鴻圖大志,甚至佐以聳動的口號,以凸顯要把治安搞好的魄力,其中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首推前內政部長林洋港的「三個月內要讓鐵窗業蕭條」,結果呢?國內鐵窗業不但沒有因而蕭條,生意反而蒸蒸日上,連有神明坐鎮的寺廟,都不得不裝鐵窗防盜;還有另一位前內政部長提出的「犯罪率零成長」,也被譏為作秀,是在玩弄數字遊戲而已。
除了政府得為改善治安加把勁外,業者也不能袖手旁觀。如今銀行業為搶攻市占率,分行林立,防搶意識和作為卻沒有長進,一旦遭歹徒行搶,通常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等警方趕到現場,歹徒早已從容逃逸;至於每天現金流量驚人的量販店,也是歹徒眼中的肥羊,但業者對防搶措施同樣消極被動,間接給予歹徒犯案的機會。
筆者認為,銀行業和量販店業者之所以對防搶漫不經心,主要在習慣將遇劫的風險和責任,事前轉嫁給一紙保險,事後又全盤推給警方,才會讓搶案一再發生,因此似乎有必要考慮透過法律,在符合憲法「增進公共利益」的保留原則下,強制規定銀行櫃台加裝玻璃以防搶等措施,這對減少搶案應該有些正面助益,其中更重要的意義是,使銀行、量販店業者能率先負起一部分防搶的責任,不能讓業者置身事外。
雷成(高雄市/研究員)
公務員上班竟遭歹徒強押用卡提款,加上日前的歹徒搶銀行、運鈔車,凸顯台灣的治安敗壞,難怪有人說台灣已成亂邦、危邦。
搞好內政絕對是新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責無旁貸的任務,因為搶案頻傳,警方卻不能及時破案,必造成人民自危、企業恐慌,歹徒也必然更有恃無恐,而且治安敗壞對觀光倍增計畫是嚴重的阻力。
「拚經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治安要好,否則社會秩序大亂,公理、正義卻淪喪,人民如何能對國家有信心,經濟如何能拚得起來,如此國家危矣,蘇揆還是先好好拚治安吧。林鉉修(嘉義市/退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