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隨年齡退化 胸痛、暈倒藏危機

 |2023.11.09
222觀看次
字級
主動脈狹窄常造成胸痛、暈倒、心臟衰竭等症狀,而主動脈會隨著年齡發展而退化。圖/123RF

【本報台北訊】主動脈狹窄常造成胸痛、暈倒、心臟衰竭等症狀,而主動脈會隨著年齡發展而退化。台北榮總引進主動脈瓣膜系統,降低血管傷害以及增加操控精準度。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效煌分享兩名救治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成果,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就出院。

張效煌說,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恐致命,如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胸悶、昏厥等現象,應儘速就醫檢查;近期有透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搶救兩名患者,一名是82歲黃先生,另一名則是68歲胡女士。胡女士累積洗腎高達20年,2006年曾經接受腎臟移植,後來因為移植腎衰竭又繼續洗腎,今年九月求診時發現心雜音大,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重度主動脈狹窄。

張效煌表示,黃先生過往有高血壓、心房顫動等病史,活動容易喘持續多年,雖然一開始因為年紀大容易喘不意外因此不以為意,但去年底發現爬一兩階樓梯就容易喘才就診,發現是中度至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先透過藥物控制。直到今年七月發現變成重度狹窄,因此建議做手術。兩名患者術後傷口都恢復良好,心臟開口面積大幅改善,術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張效煌提醒,對於無法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榮總幾乎所有做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都有長期追蹤,第一位病人已經存活超過十年,病人術後30天存活率高達99%,比世界平均值97.5%還高。

張效煌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自費使用約130至140萬元,可以使用約13至15年,但如果低風險病人也會建議做傳統手術效果也不差。陳嬰華則說,選擇導管瓣膜手術與傳統手術的關鍵在於身體是否虛弱,例如有沒有其他共病,因為身體虛弱者難以承受心臟暫停、傷口大、癒合期長等。

陳嬰華表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的健保給付適用對象為,主動脈瓣膜小於1平方公分內並且有心臟衰竭、兩位外科醫師評估為高手術風險或是無法開刀,病人預估存活期超過一年(不超過一年者對生活改善幅度有限),以及曾經心臟開過刀者(如曾經受過冠狀動脈繞道術等)。

陳嬰華說,主動脈狹窄是退化性疾病,主要有三個症狀,依照嚴重程度輕到重分別為胸痛、暈倒、心臟衰竭。出現胸痛約還有5年存活期,昏倒則只有3年,心臟衰竭則只剩下2年,甚至可能會面臨心律不整異常放電猝死等威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