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原民館如何「文化轉生」?台博南門館推聯展告訴你 曹麗蕙 |2023.11.08 語音朗讀 3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微型創意展櫃「八尺門的野菜人」。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當代轉‧生–北區原文館聯合策展行動」聯展即日起在台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登場,由台博館攜手北部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展出6座「微型創意展櫃」,主題包括:「八尺門的野菜人」、「Ulay・織男」、「大同小米」等,展現6間原文館在過去幾年中,推動文化轉生的六種行動。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林宏義於致詞時表示,6個教育箱代表6間原文館採集的在地故事,在人力有限的情形下完成詳盡的田調與策展,「下足了工夫做出非常好的展覽」。台博館館長洪世佑提及,這項策展行動納入部落與原住民族的歷史觀與詮釋,符合世界博物館鼓勵參與式典藏或策展的新趨勢;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也指出,原住民文化的精髓其實不在博物館、而是在部落,因此更需要與部落持續溝通。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講述當代烏來地區兼容並蓄的「織男」多元文化。圖/台博館提供 在「Ulay・織男」主題中,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從二位勇於突破泰雅族女性織布傳統的「織男」身上出發,因為原本泰雅族人是「男狩獵、女耕織」,織布有許多禁忌,也都僅由母傳女,但今日烏來地區已逐漸接受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因此開始接受男人學習織布。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以「獵人逐跡」為軸,勾勒出南澳泰雅族獵人文化的今昔,呈現坐落於山海間的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獵人如何藉由對獵物的追逐實踐與追隨祖訓(Gaga)。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以近來因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而爆紅的八尺門為主題,除了解說命名來自和平島與本島之間,有一條寬八公尺、供漁船出入的水道之外,也展出真實生活中八尺門社區野菜園種植的阿美族野菜物種。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以「獵人逐跡」為軸,勾勒出南澳泰雅族獵人文化的今昔。圖/台博館提供 前一篇文章 胡麻本土進口價差大 農民籲標示原料產地 下一篇文章 北市總預算破1900億創新高 蔣萬安赴議會爭取支持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中海洋館 重現黑潮壯麗七夕嘉年華 巷仔Niau牽線消暑水族展示廳 明年漲票價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輪滑劉巧兮、健力江凱傑 世運摘雙金 作者其他文章從影68年 陳淑芳獲金馬終身成就獎禪草心韻音樂會 南管闡釋禪美學明華園《界牌關傳說》 32年後經典重現 豫劇遇上歌仔戲 3大劇團聯演白水史學泰斗許倬雲辭世 享耆壽95歲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繪本展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