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原民館如何「文化轉生」?台博南門館推聯展告訴你 曹麗蕙 |2023.11.08 語音朗讀 3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微型創意展櫃「八尺門的野菜人」。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當代轉‧生–北區原文館聯合策展行動」聯展即日起在台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登場,由台博館攜手北部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展出6座「微型創意展櫃」,主題包括:「八尺門的野菜人」、「Ulay・織男」、「大同小米」等,展現6間原文館在過去幾年中,推動文化轉生的六種行動。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林宏義於致詞時表示,6個教育箱代表6間原文館採集的在地故事,在人力有限的情形下完成詳盡的田調與策展,「下足了工夫做出非常好的展覽」。台博館館長洪世佑提及,這項策展行動納入部落與原住民族的歷史觀與詮釋,符合世界博物館鼓勵參與式典藏或策展的新趨勢;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也指出,原住民文化的精髓其實不在博物館、而是在部落,因此更需要與部落持續溝通。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講述當代烏來地區兼容並蓄的「織男」多元文化。圖/台博館提供 在「Ulay・織男」主題中,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從二位勇於突破泰雅族女性織布傳統的「織男」身上出發,因為原本泰雅族人是「男狩獵、女耕織」,織布有許多禁忌,也都僅由母傳女,但今日烏來地區已逐漸接受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因此開始接受男人學習織布。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以「獵人逐跡」為軸,勾勒出南澳泰雅族獵人文化的今昔,呈現坐落於山海間的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獵人如何藉由對獵物的追逐實踐與追隨祖訓(Gaga)。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以近來因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而爆紅的八尺門為主題,除了解說命名來自和平島與本島之間,有一條寬八公尺、供漁船出入的水道之外,也展出真實生活中八尺門社區野菜園種植的阿美族野菜物種。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以「獵人逐跡」為軸,勾勒出南澳泰雅族獵人文化的今昔。圖/台博館提供 前一篇文章 胡麻本土進口價差大 農民籲標示原料產地 下一篇文章 北市總預算破1900億創新高 蔣萬安赴議會爭取支持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7【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芬普尼蛋場 食藥署:逐批查驗玉山觀高山屋 下月起收費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西拉雅部落學校 傳承文化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 作者其他文章日本奇想 高雄限定蔬食人物誌、94素Podcast 精采首發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