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一部軍用超級電腦,達到了電腦工業界長期以來,所追求的電腦運算能力里程碑─一秒運算能力達到一千零二十六兆次(quadrillion)。這台軍用超級電腦採用原本為了電玩而設計的元件組裝而成,速度比之前寫下運算速度紀錄的IBM超級電腦「藍色基因」還快兩倍。
創下新紀錄的電腦是IBM和美國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合作,花一億三千三百萬美元打造的「路跑者」(Roadrunner)超級電腦,用來處理核武資料的軍事機密,在投入軍事用途之前,也將先用來模擬氣候變遷,更高的運算速度讓氣候學家得以有更精確的氣候模型。
美國能源部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長達哥斯提諾說,「路跑者」的處理核心晶片共有十一萬個,一天能處理的資料,相當於全球六十億人用計算機每天二十四小時、每周七天不眠不休的算,要算四十六年才算得完。
每秒浮點運算能力突破千兆次的超級電腦,被視為軍事、技術和科學用途上的重要里程碑,許多過去前一代電腦需要好幾個月運算的資料,可以縮短到幾小時,甚至過去看來無法實踐的實驗也能付諸實現,而這可望為科學和工程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超級電腦同時也被視為經濟國力的象徵。
儘管超級電腦能力向來是美國主宰,但是二○○二年一度被日本的「地球模擬器」以每秒三十五兆次運算能力打敗,兩年後才又由IBM的藍色基因幫美國奪回寶座。但是日本有能力超越已經讓美國警覺,促使國會和布希政府重新重視投資超級電腦的研發。
紐約時報八日報導,打破千兆次運算瓶頸來得比一般預期的還快,這也讓美國超級電腦工業能保持能力穩定提升的腳步,預計一年內超級電腦運算利可以提升一千倍,達到每秒萬兆次。
科技趨勢除了朝向「超級」邁進,另一個趨勢是特殊用途和一般消費性電腦的混用,每一次新一代超級電腦問世,都促使消費市場軟硬體更新。但是當「超級」趨勢達到一定水準,以消費用途為導向的電腦技術,將會逐漸主宰著電腦的研究與發展。專家指出,路跑者預告了接下來十年的發展。但科技始終來自消費電子市場,創新是先從手機和嵌入式電子元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