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動物老了 子女會照顧牠們嗎? 文/淳恩 |2023.10.15 語音朗讀 24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龜終其一生不認識父母。圖/123RF即便是人類家養的狗兒,死前也會想盡辦法逃家離去。 圖/123RF圖/123RF某些古籍認為烏鴉懂得反哺親恩。圖/123RF公獅母獅都護幼,但母獅較有機會被女兒孝養。圖/123RF母獅老後仍能繼續在獅群中頤養天年。圖/123RF公獅母獅都護幼,但母獅較有機會被女兒孝養。圖/123RF 文/淳恩人類是高階智慧物種,親子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情連結,當人類的父母老了,或者需要照顧的時候,子女通常會選擇負起照顧、養老的責任。但對於野生動物來說,特別是像過著群體生活的牛羚、斑馬、大象或獅子,究竟在老去時,子女會照顧牠們嗎?古詩〈慈烏夜啼〉描述有一種烏鴉,在母鳥逝去後半夜悲啼,並指稱其有反哺之舉……雖然科學家已證實這並非事實,但還是有很多人猜想:昆蟲和鳥或許不會照顧老年父母,但像狗狗、獅子、大象這些靈識比較高的哺乳動物,在父母老後會不會照顧牠們呢?弱肉強食下優勝劣汰 動物學家觀察研究指出,大自然是很殘酷的!對野生動物來說,雖然也存在著親情,但在生存與繁衍下一代的面前,「照顧老弱動物」變得微不足道,而一旦衰老,動物也很難逃脫天敵的追捕,甚至主動誘引獵手追殺,以保存幼崽得以存活。 動物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優勝劣汰格外明顯,衰老意味著變弱,很容易淪為其他動物的「魚肉」。為了將資源留給更優質的成員和後代,一般動物並不會照顧衰老的父母,也無暇顧及父母變老或變弱,甚至有一派動物學家認為:受到進化的驅使,動物的基因中,根本沒有「照顧老人」的天性。衰老是奢侈罕見之事甚至可以說,在野生動物群體中,衰老是奢侈而罕見的,大部分動物根本還沒「衰老」,在群體或自然環境中就已無力自保,絕大多數動物也沒有能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而人類,則是動物界的例外。反過來說也一樣,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動物父母也無法照顧過於衰弱的幼崽。動物頻道曾拍到過一段影片,一頭母獅的幼子因為意外腿骨折了,母獅眼含悲傷淚水、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孩子,而母獅身後的幼獅,並不知道母獅為何要狠心的離開自己,拖著殘疾的腿一步步向前挪動著……啃老和養老皆不存在母獅最後一次用舌頭舔了舔自己的孩子,終究還是獨自離開了哀嚎的幼獅……因為母獅深知,即使帶著幼獅,幼獅也不可能生存下去,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裡,母獅都自身難保了,如何帶著身體殘缺的幼崽奮戰……也由於自然界資源非常有限,動物的子女一旦發育成熟(成年)之後,擁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一定會被父母趕走,「啃老」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在動物界發生的。另外,父母親也可能選擇自已悄悄離開,讓孩子獨自學習接受各種挑戰。因為殘酷的現實是,如果父母選擇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最後的結果只有兩個字:死亡。大多數動物不識父母科學家認為,動物界的子女不照顧老年父母,還有下列幾個原因:1.很多情況下,子女根本不知道牠們的父母到底是誰?到底在哪裡?以小海龜為例,從破殼而出到游回大海,海龜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父母。即使在非常巧合的情況下,碰到自己的父母,也是「形同陌路」(絕大多數海洋生物的後代後都是如此)。也就是說,《小蝌蚪找媽媽》的繪本故事,只是一個夢想罷了,現實中的小蝌蚪,是絕對找不到自己的媽媽的。努力求存放棄弱勢者2.退一步講,即便是子女能找到自己父母,也是沒用的。動物父母選擇與成年子女分開,原因之一:大自然資源很匱乏,只足夠提供身強力壯者生存之用;原因之二,近親繁殖的後果,對任何一個物種來講,都是災難性打擊,進化的力量會驅使動物本能的選擇規避這種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動物在子女未成年之前,會竭盡全力給子女保護和餵食,教會子女各種生存技巧,但另一方面,當資源有限時,動物父母儘管愛子女,卻只會挑選其中最強壯的一隻,做為持續養育栽培的對象。由此可見,動物界的生存法則,就是「努力活下去」和「找機會繁衍」,因此牠們不得不集中資源,養育更有優勢的個體,不惜放棄較弱的個體。 母獅 能在獅群頤養天年 當雄獅長大後,原來對幼獅愛護有加的母獅,會變臉、無情的將雄獅趕出領地。而雄獅離開後,必須擊敗其他領地中日益衰老的雄獅,才能獲得與母獅的交配權,繁衍下一代。這樣的雄獅,一生中幾乎難有機會與父母再次相遇。年輕雄獅在搶占年邁雄獅的領地及家眷後,會殘酷的把年邁雄獅的幼崽全部殺掉,將生存資源保留給自己的後代,也杜絕被篡位的後患。至於母獅,不論對於雄獅之間的競爭,或是年輕雄獅殺死幼崽,從頭到尾似乎只會做壁上觀,並不會阻止或參與其中。 相對於年邁雄獅被逐出獅群後自生自滅,母獅卻能在獅群中繼續生活,並獲得成年女兒的贍養。畢竟,母獅們長期在獅群中,合作並擔負著捕獵、繁殖和培養下一代的全部責任,所以當牠們老後,女兒們也會分享帶回來的食物,甚至母獅的直系後代會主動撕下獵物堅韌的皮毛,讓牙齒老化的母獅吃到肉。由此可見,在自然界中,動物之所以不照顧「老人」,並不是因為牠們絕情,而是因為牠們深知「優勝劣汰」的規律,為了將族群傳承下去,不得不如此為之。至於少數會照顧「老人」的物種,也僅限於具群體生活形式的物種。衰老後 動物選擇獨自離世當動物衰老後,很容易淪為被獵殺的對象。所以動物界中幾乎沒有「壽星」,因為在變衰老之前,就會被獵手們直接撲殺捕食。於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很多動物演化出了一種本能,當牠們預感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向終結時,通常會找到一個安靜之地,獨自默默死去。以大象為例,公象成年後會離開象群,母象則到老都生活於象群,但當母象即將死亡前,就會離開種群,默默去到一個神祕的祖先埋骨地,等候長眠時刻到來。人類忠實的朋友,狗兒也是如此。很多人家養多年的狗,在衰老之後,並不會死在主人家中或者主人身旁,而是會跑離開家,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自生自滅。有人說,這是因為狗兒害怕主人會傷心,其實不然,這是動物演化的本能,驅使狗兒這樣做的。畢竟,狗延續了狼族的本性,在生命的最後,天生本能會驅使牠們找到安息之地,以躲避獵手的襲擊。有人可能會說,家犬有主人保護著,不會被其他野獸襲擊,這樣還有必要躲在安靜的地方等死嗎?問題是,狗兒並不知情,牠們只會順著基因本能,採行設定好的既定行動。由此可見,在殘酷的大自然面前,有資格享受「衰老過程」的動物非常罕見,或許母象是其中的幸運者,即使如此,當變得非常衰老時,母象還是必須孤獨的面對死亡。 前一篇文章 野生熊會打太極!緩步移動還有畫圈手勢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悲傷凝視 野生動物的無聲控訴對虐待動物揮出重拳義大利立法 尊重動物抽獎竟能換浣熊、狐獴、鷹 特寵展亂象多 作者其他文章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退休教練 助人找到人生願景生態失恆 海膽將海藻林變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