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子筑
那年母親撒手人寰後,我作了個夢。夢中母親懊惱地望著桌上的年糕,直嘆為何蒸壞了,這麼醜如何送人呢!看她急如熱鍋螞蟻又束手無策,我靈機一動安撫母親別擔心,把這些年糕攪和起來再蒸一次,趁熱時即可倒入容器塑形,於是母女兩人合力改造,一陣忙碌後一鍋鍋好樣的年糕呈現,母親終於綻開笑容。
母親一向把最好的東西與人分享,自己寧可吃瑕疵品,她總笑笑說雖然不好看但是口感相同;又說這和「燒瓷的吃缺」有異曲同工之妙,燒瓷人一定拿完好無缺的去賣,自己使用賣相不好的。母親雖然不是生意人,但是送人的東西一定是最完美的,她告訴我們這是待人的禮貌和尊重。
幼年住家旁邊有一棵荔枝,春日開花後不久結出綠又小的果子,年少的我每天翹首盼望,期待夏日荔枝像羞紅臉的姑娘來登場,便可享受果肉像珍珠般晶瑩剔透、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每年採收後,母親一定吩咐父親選幾簇沉甸甸色澤鮮紅的分送鄰居,我總納悶辛苦照顧的果子為何漂亮的送人吃,不如不種,等別人送好了。
假日,我們小孩常央求母親做包子,好讓五臟六腑來點別樣的滋味,這是我們最愛的餐食,一個個乖巧的做完功課就往廚房去,只見母親和大姊忙得不可開交,不多時熱騰騰、香噴噴的包子出爐,令人垂涎,別以為可以大飽口福了,且慢,母親會選最漂亮的盛盤裡,喚我和妹妹跑腿,先送到兩位伯父家。我倆面面相覷,口水直往肚裡流,心中一陣嘀咕。
稻穗金黃的收割日子,家裡會準備豐盛晚餐犒賞幫工。上菜前母親照例盛裝兩盤佳餚要我和妹妹送至伯父家。舉凡總總,母親秉持敬重的心意、真摯的情懷,將心比心去設想接受別人餽贈當下的心情感受,物品不在貴重,而在贈與者是否慎重其事,帶給人喜悅之感。
母親生前常掛嘴邊的俗諺「燒瓷的吃缺」深植我心,難怪失恃後,惦記與哀傷交織的思念,才會在第一次的夢裡相見出現年糕情節。
受到母親耳濡目染的薰陶,謹記待人以禮與尊重,成年以後,朋儕之間的禮尚往來,要送出去的東西,我會特別注意物品的完美感,有時連包裝都再三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