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手藝真工夫 嘉藝36技展覽開幕 江俊亮 |2023.10.06 語音朗讀 12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埔鄉民陳淑美以「絲瓜絡」雕製的觀音菩薩、小貓。圖∕記者江俊亮藝師黃奕薰手捧以竹根製作的「竹頭筊」。圖∕記者江俊亮藝師陳振龍及其製作的檜木建築模型。圖∕記者江俊亮藝師呂界元的鑿花工藝。圖∕記者江俊亮藝師陳明山的布景彩繪。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您見過用「絲瓜絡」雕製的觀音菩薩像、用「竹子根」製成的筊杯嗎?嘉義縣文化基金會為調查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歷經4年時間,探訪縣內36名藝師,完成18部紀錄片,6日起舉行「嘉藝36技」技藝展,見證藝師的傳統手藝真工夫。「嘉藝36技」在中埔穀倉農創園區舉行,嘉義縣長翁章梁在開幕儀式中表示,嘉義縣除了擁有舉世聞名的阿里山之外,還有許多令人引以為傲的在地技藝,由文化基金會以4年時間拍攝完成《嘉藝手路》18部紀錄片,以及集結成《嘉藝36技》一書,書籍將發送到轄內各國中小及公立高中,作為學校教育知識典藏。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尚雍表示,《嘉藝手路》18部紀錄片是由8位嘉義在地導演拍攝,包括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蔡崇隆、深耕在地多年的影像導演呂炎坤、吳平海、侯建全、李坤城,以及青年導演王示衡、黃怡豪、黃名毅;《嘉藝36技》一書則邀請《朝聖台灣》作者陳逸宏擔任藝師形象照攝影師。陳尚雍指出,「嘉藝36技」展覽以生活和信仰為兩大主題,展出民間技藝大多源自生活上的需求,材料也多就近取材,重視生態永續,這次展覽結合AR科技、實體手作品,帶領民眾一覽各鄉鎮市技藝,感受藝師的真工夫、文化傳承力。這次展出的實體作品,包括土礱、竹編、漂流木小提琴、竹管厝、布袋戲偶服、紙糊、磚雕、竹頭筊、懸絲偶、王船、蚵篩、北管、鑿花、檳榔染、絲瓜絡、籠花跳、槺榔掃帚、藤編、葫蘆雕刻、草鞋、神將、烘爐等,琳琅滿目。其中,中埔鄉民陳淑美製作的「絲瓜絡」玩偶,有可愛的貓頭鷹、兔子、綿羊、小雞等,更有用「絲瓜絡」雕製的觀音菩薩、中國龍等藝品,很難想像絲瓜乾燥後,形成筋絡細密的「菜瓜布」(絲瓜絡)可以製作出這麼多有趣的東西。陳淑美說,她十餘年前曾在鄉農會上過手作絲瓜絡課程,並將上課做成的綿羊帶回家,卻被兒子嘲笑「像壓扁的烏龜」,她索性就將綿羊改成烏龜。後來兒子指定要車子、恐龍,她都一一完成,因此玩出興趣。但因近年來絲瓜價格上漲,絲瓜絡也愈來愈少,為了持續創作,她就請母親幫忙種絲瓜,由於自家栽種的絲瓜自由生長,反而有機會長出一些特殊形態的絲瓜,更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被譽為「竹頭筊達人」的黃奕薰,出身嘉義縣六腳鄉,他年輕時從事廟宇建築,40年前因緣際會,開始以竹根製作「竹頭筊」,2021年被嘉義縣政府登錄認定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頭筊保存者。黃奕薰表示,竹頭筊相當堅固,比一般的木頭筊耐用;早年台灣的神明桌上一定會放置一對竹頭筊,因為「竹」的閩南語發音與「德」相同,「留竹」就是「留德」,希望藉由這次展覽,讓民眾瞭解傳統文化。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表示,「嘉藝36技」自6日起至15日止在中埔穀倉農創園區展出,每日下午3時有專人導覽,每天前100名現場完成指定任務的民眾,可獲得中埔鄉農會折價券、絲瓜系列保養品7折券,並有不定期抽獎活動。 前一篇文章 象徵堅韌生命力 大滿舞團《祭遇-大武壠》高雄首演 下一篇文章 朝鮮與明清的交會 故宮南院藝術特展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4祈福.勝尾寺2025.10.2005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6【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佛法遠播南美洲 普獻老和尚圓寂佛大義煮團 熱食暖心馳援光復銀髮族自信走伸展台 人間福報贈報助學 台南174校受惠客廳時光寶盒 懷舊療癒延緩退化台中「日晷公園」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