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為學四要 星雲大師 |2023.10.06 語音朗讀 18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學習不能抱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應隨著學問的進展而調整學習的方法。圖/Unsplash 要完成任何事,都要知其訣竅、要領。建一棟房子,要先有設計圖、準備各式建材,技術人員施工等;做一件衣服,要先設計款式、畫出樣板、選擇布料,以及裁縫師的縫製等。先有規畫,按部就班實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樣的,要擁有紮實的學問,也要具備各種要領。為學的要領,歸納為四點:第一、要學而不厭:「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才有求上進的動力。一旦滿足所學,就會生厭停頓。連莊子那樣的大哲學家,都要慨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何況一般人對學問,怎麼可以淺嘗即足?除了知不足,還要「不恥下問」,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果礙於面子,即使不懂,也不敢或不屑請教別人,那就與「進步」無緣。圖/Unsplash第二、要精益求精:學問愈鑽研,愈能體會箇中滋味。以粒子物理為例,以前質子或中子被認為是最小單位,後來物理學家又發現,質子和中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又如「奈米」科技的發明,將分子電子學上向前推進一大步。這些推陳出新,都是精益求精得來,保持這種態度,才會不斷超越。第三、要自我改善:學習不能抱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應隨著學問的進展而調整學習的方法。如果能以「覺今是而昨非」的眼光來督促自己,必然更鞭策自己不斷改善,日將月就,累積每日、每月的點滴功夫,學問才能有所成就。圖/Unsplash第四、要不斷更新:吸收新知是一門重要功課,資訊日新月異,若不積極吸收新知識,很快就會遭到淘汰。佛陀在《八大人覺經》中教誡弟子要「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即使菩薩要教化眾生,也須廣學八萬四千法門,才能應付眾生種種的需求。所以真正會讀書、會做學問的人,要像海棉一樣,隨時吸收新知,並靈活運用。以下歸納「為學四要」,提供給每一位虛心向學者參考:第一點、要學而不厭,第二點、要精益求精,第三點、要自我改善,第四點、要不斷更新。 前一篇文章 國慶連假將現人潮 高鐵對號、自由座有管制措施 下一篇文章 蒙古籍貨輪船身進水強靠東莒猛澳港 6名陸籍船員獲救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野柳鐵塔鏽蝕 急封步道台若遭封鎖 天然氣10天耗盡工具機業 關稅海嘯第1排竹縣焚化爐 擬10月商轉透過AI與數位李登輝對話罷免大失敗 誰負責 綠黨魁去留 中常會賴表態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