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講到「燒聲」 醫生建議降低音量及速度 王淑芬 |2023.10.03 語音朗讀 14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頻繁使用聲帶易造成失聲、說話聲音分岔、長瘜肉等問題,適時讓聲帶休息是保養之道。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老師、客服、民代及業務員是使用聲音最頻繁的人,有時還要放大聲量,很容易出現聲帶慢性發炎或水腫,甚至聲帶長瘜肉等問題,醫生建議適時降低音量和速度等,避免失聲。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逸筑今天指出,門診常有業務員、市場攤商及老師看診主訴因為長時間的說話導致「燒聲」,甚至嚴重到說話發不出聲音,患者很擔心無法繼續工作。林逸筑說,頻繁講話、過度使用聲帶的人,初期聲帶疾病症狀較輕微,但仍會有喉嚨緊、話說久了會失聲、聲音分岔、唱歌高音唱不上去等問題,醫生建議趕快噤聲休息,改掉不正確的說話習慣,並搭配藥物及音聲語言治療。但是,如果民眾忽略了初期的症狀,持續過度、不正確的發聲,嚴重到出現嗓音沙啞,只能發出氣音等情形,通常需要藉手術或積極治療才能改善嗓音。醫生指出,如果患者已經到了失聲或是說話只發出氣音即代表聲帶慢性發炎、水腫、聲帶結節(俗稱長繭)、聲帶長瘜肉了。圖/高醫提供林逸筑說,傳統聲帶手術治療採「喉顯微手術」,醫師藉由特製的精細長柄器械將聲帶上的病灶切除,患者術後需噤聲一周,等到聲帶復原才能恢復說話。傳統手術需住院及插管全身麻醉,有手術高風險且術後可能會有喉舌不適的感覺。近年來,新式嗓音微創手術興起,「聲帶精準注射」,只要在門診局部麻醉,藉由經鼻內視鏡確認聲帶病灶位置,再進行注射,療程約15到20分;患者無需住院,也免全身麻醉風險,術後僅需噤聲2天即可開始說話。醫生提醒需頻繁說話的民眾應該讓喉嚨聲帶適當休息,如果說話易累或音域變窄等情形,應先減少說話、多喝水及避免刺激性飲食,如果情形嚴重就該就醫檢查。 前一篇文章 在西醫診所賣咖啡 老闆是中醫師 下一篇文章 鏈球菌引發大葉性肺炎 7旬婦「快喘不過氣」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4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5【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6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7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8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9【綠手指筆記】小花犀角 見證防疫小確幸2025.11.0210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2025.11.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佛光山書蔬展11月8日登場 好看好吃好玩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紫斑蝶越冬 現幽谷奇景墨光.流變 開創複合型水墨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