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講到「燒聲」 醫生建議降低音量及速度 王淑芬 |2023.10.03 語音朗讀 13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頻繁使用聲帶易造成失聲、說話聲音分岔、長瘜肉等問題,適時讓聲帶休息是保養之道。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老師、客服、民代及業務員是使用聲音最頻繁的人,有時還要放大聲量,很容易出現聲帶慢性發炎或水腫,甚至聲帶長瘜肉等問題,醫生建議適時降低音量和速度等,避免失聲。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逸筑今天指出,門診常有業務員、市場攤商及老師看診主訴因為長時間的說話導致「燒聲」,甚至嚴重到說話發不出聲音,患者很擔心無法繼續工作。林逸筑說,頻繁講話、過度使用聲帶的人,初期聲帶疾病症狀較輕微,但仍會有喉嚨緊、話說久了會失聲、聲音分岔、唱歌高音唱不上去等問題,醫生建議趕快噤聲休息,改掉不正確的說話習慣,並搭配藥物及音聲語言治療。但是,如果民眾忽略了初期的症狀,持續過度、不正確的發聲,嚴重到出現嗓音沙啞,只能發出氣音等情形,通常需要藉手術或積極治療才能改善嗓音。醫生指出,如果患者已經到了失聲或是說話只發出氣音即代表聲帶慢性發炎、水腫、聲帶結節(俗稱長繭)、聲帶長瘜肉了。圖/高醫提供林逸筑說,傳統聲帶手術治療採「喉顯微手術」,醫師藉由特製的精細長柄器械將聲帶上的病灶切除,患者術後需噤聲一周,等到聲帶復原才能恢復說話。傳統手術需住院及插管全身麻醉,有手術高風險且術後可能會有喉舌不適的感覺。近年來,新式嗓音微創手術興起,「聲帶精準注射」,只要在門診局部麻醉,藉由經鼻內視鏡確認聲帶病灶位置,再進行注射,療程約15到20分;患者無需住院,也免全身麻醉風險,術後僅需噤聲2天即可開始說話。醫生提醒需頻繁說話的民眾應該讓喉嚨聲帶適當休息,如果說話易累或音域變窄等情形,應先減少說話、多喝水及避免刺激性飲食,如果情形嚴重就該就醫檢查。 前一篇文章 在西醫診所賣咖啡 老闆是中醫師 下一篇文章 鏈球菌引發大葉性肺炎 7旬婦「快喘不過氣」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3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4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5《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6【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7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08【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2025.08.07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2025.08.0710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暖月唐心中秋禮 守護唐寶寶夏天吹冷氣疲累頭暈 薑茶刮痧抹精油緩解衝擊波碎石術 3度心梗翁獲新生多吃核桃深綠色葉菜 清腦霧延緩神經退化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蘋果含可溶性纖維素 有助降低膽固醇 作者其他文章吃番茄、花椰菜 有助保養攝護腺矽谷機器人競賽 林園國小奪5金1銀棉紙當畫筆 撕出藝術品鳳中生追紫金山彗星 摘天文攝影首獎鏡像手機器人 中風患者復健幫手高雄觀音湖 親子遊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