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 用愛網住墜落的折翼天使

文/林文瑛 |2023.09.28
835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父親節前夕,朋友轉來醫護人員搶救情況危急新生兒的影片,內容驚心動魄:「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都是奮鬥著來到這個世界。」影片結果讓人興奮,感動於醫護人員的辛勞,也對生命的存在產生敬畏與珍惜!

同一天,我在網路上卻見到,好不容易來到人間的生命,可以像落葉般,無人疼惜地悄然飄落。那是一對年輕父母,帶著三個幼童共赴黃泉的悲傷事件。

我們和世界之間隔著媒體,是媒體讓我們無感!新聞裡,這家人有姓沒有名;有年齡,沒有照片。光是年齡,就讓這則新聞有著不可承受之重:三十一歲、二十六歲正值青壯的父母,以及七歲、五歲、四歲的未來主人翁!

然而,媒體對年齡無感,定位這是貧病家庭的悲劇。所謂「慘劇背後真相」就是「老家親屬推估可能是經濟壓力」,沒有調查,沒有證據,隨意蓋棺論定。於是,新聞只是一天的新聞,一個多月後的今天,對許多人而言,這事件就只是風乾的記憶了!

同在一個社會,知道有人受苦,卻感覺與他們距離那麼遙遠,令人不安又沮喪。一個多月了,我還是會不時想起三個寂然消逝的孩子;但奇怪的是,縈繞腦海的影像,卻是八年前敘利亞三歲小難民艾蘭倒臥沙灘的姿態!影像鮮明的小艾蘭,成為那三個孩子的象徵,也印記著人道危機與社會的冷漠。

那幾天,經過公園鞦韆區、國小校門前,總會不由自主地駐足傾聽兒童清亮的笑聲,目送小朋友手牽手過馬路的身影。也會想像著小姐弟開聯結車辛苦養家的年輕爸爸,以及身體不好仍兼差貼補家用的年輕媽媽;更會想像著,鄰居眼中有禮貌的孩子們與父母一起上街採買的輕快步伐。難以理解,本該綻放無限希望的笑容,怎麼就夭折成永夜了?

我們無法確定,是什麼樣的狂風暴雨,掠走了這對年輕夫妻的人生希望;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說服不了自己,明天會更好。而「零到六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也沒有說服他們,國家會好好照顧沒有爹娘的孩子。因此,在「黑夜深,兩心皆歸寂」的絕望裡,他們決定讓一切歸零。

很遺憾,教育沒能讓這對父母理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但我們這些相對幸運的人,似乎也沒有權力「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認定這個世界是溫柔的」,認定「不道德」的人殘忍。

一位前警官在螢幕前,義正詞嚴地譴責這對夫妻「非常不負責任,非常不道德」,因為「你自己窮,你自己造的孽,你要自己還,不能拖累孩子」。苗檢則聲明,將此人倫悲劇「視為重大刑案,嚴正偵辦」。

到底要偵辦什麼?偵辦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怎麼如此薄弱,通報系統怎麼如此無力?還是偵辦為什麼付不出健保費的家庭不能列入高風險的家庭,以致沒有關懷,沒有訪視?

這對父母,大概連可以求助社會局都不知道吧!不知如何呼救,也許是另一個教育上的缺憾,但行政院跨部會的「社會安全網」,不是說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把過去安全網沒接住的人找出來」?

譴責無濟於事,悲憫才能防止憾事再發生。讓我們好好重新檢視「社會安全網」,共同創造一個支持、理解和安全的環境,用心接住每一滴被收藏的眼淚,細心網住正在墜落的折翼天使!

不要讓遺忘冷漠了我們的溫柔,要讓社會的光與愛照亮每個角落、溫暖每個心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