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多重標靶藥物是抗癌新主流,原治療末期腎癌的蕾莎瓦,亞太地區臨床試驗發現,肝癌患者服用它以後,整體存活期較服安慰劑患者,延長二點三個月。
這項蕾莎瓦亞太臨床試驗計畫,由台大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鄭安理主持,他針對台灣、中國大陸和韓國共二百二十六名,罹患晚期肝癌且未經過全身性治療患者,從二○○五年九月至二○○七年一月,每天服用蕾莎瓦。
鄭安理比較接受蕾莎瓦治療與服安慰劑的患者,結果發現,前者患者的存活期平均六點五個月,後者為四點二個月;前者的症狀開始惡化時間為二點八個月,後者則為一點四個月。
鄭安理表示,慢性B型和C型肝炎感染,是造成肝癌主要原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去年核准蕾莎瓦可治肝癌,再加上歐盟等國,目前已有四十國核准使用蕾莎瓦治肝癌,亞洲目前韓國也已准其治肝癌。
早期肝癌患者可開刀切除腫瘤或酒精注射,治癒機會高,但這類患者只占所有肝癌患者不到兩成,中晚期患者則需接受血管栓塞或換肝。蕾莎瓦的作用機轉,和部分多重標靶藥物類似,可針對兩類激←,包括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等,進而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及癌細胞增生。
不過,蕾莎瓦藥物昂貴,同時患者可能發生高血壓,治療前六周需每周監控血壓,同時可能有腹瀉、疲勞、腹部疼痛、體重減輕、厭食、惡心和皮膚紅疹脫皮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