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提醒民眾,中樞止痛藥含有「乙醯胺酚」,能止痛、退燒,一顆普拿疼常見劑量為500mg,一般病人通常建議一天最多使用8顆,過量恐怕傷肝。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柯瑩蓮說,中樞止痛藥含有「乙醯胺酚」,能止痛、退燒,主要是透過肝臟代謝,當它劑量大到肝臟代謝無法負荷的量時,就會產生中毒現象,一顆普拿疼常見劑量為500mg,一般病人通常建議一天最多使用8顆,過量恐怕傷肝。
很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局買止痛藥來吃,有些還強調止痛加消炎,但卻不知止痛藥也分為2大類,亦即「非麻醉性止痛藥」和「麻醉性止痛藥」。所謂非麻醉性止痛藥,分別是中樞止痛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麻醉性止痛藥,就是「類鴉片止痛藥」,屬於第一、二級管制藥品,為醫師處方藥。
柯瑩蓮表示,含「阿斯匹靈」或「布洛芬」,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有止痛、退燒、消炎作用,是經腎臟代謝,有較高腸胃道出血、消化道潰瘍風險,用藥後引發過敏的比例也比較高,吃多恐怕會造成腸胃道損傷、胃潰瘍,甚至影響腎功能,具慢性腎臟問題或腸胃道高風險群的病人,使用這類藥物,應謹慎小心。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有止痛、退燒、消炎作用,是經腎臟代謝,有較高腸胃道出血、消化道潰瘍風險,用藥後引發過敏的比例也比較高,吃多恐怕會造成腸胃道損傷、胃潰瘍,甚至影響腎功能。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嗎啡(morphine)、吩坦尼(fentanyl)、配西汀(pethidine)、可待因(codeine)等成分的藥品屬於麻醉性止痛藥,主要用於癌症或大範圍創傷所引起的嚴重疼痛。強效性麻醉性的止痛效果,沒有「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因此使用劑量愈高,止痛效果愈強。
對於重度疼痛的癌症病患,使用後若無嚴重副作用,且持續疼痛,醫師通常會依個別調整用藥,以緩解疼痛。但為避免造成呼吸抑制副作用,提醒民眾,應確實遵照醫生囑咐,不要隨意更改劑量。
「止痛藥並非萬能,勿亂吃!」柯瑩蓮提醒,每人對藥品反應不同,建議購買止痛指示藥前時,務必向醫師或藥師詳述症狀,再依建議服用。一旦服用止痛藥後,病情不見好轉,則應立即停止服藥,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