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兩件老師管教學生,而引發風波事件。一是女老師因學生未寫作業又罵髒話,情緒失控用書本打學生頭,過程被貼上網路;另一是體育老師因學生未帶泳褲,打了學生耳光,再提起學生雙腳倒栽蔥處罰。
面對學生的不當行為,相信老師都有責任及使命感,期待能導正,然而老師抱持「我是為他好」的神聖使命時,有時卻忘了「好」的定義僅是片面,或一廂情願的主觀認定,在學生尚無法體會「為我好」時,老師過於激烈的管教方式,不但無法得到效果,反而因過強的主觀意識,埋下了師生衝突的因子。
教師實應修練情緒管理技巧,才能在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時,不會讓情緒左右一切,而造成學生及自己的傷害,尤其目前的教育現場,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有犯錯的權利,但教師在情理法等各個層面,幾乎都沒有一絲一毫的犯錯空間,若無法掌控情境,會使自己懊悔。
以諸多管教失控案例分析,都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累積了一段時日,教師忍耐度潰決,但只要是失控對學生、對自己都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因而,建議出現類似情況時,應勇於提出與同儕討論,集不同經驗找出較佳的處理方式,透過提出、集智、分享及修改的調整,才有可能在師生互動上多開幾扇窗,引入清新空氣,增進教學的健康。
黃坤謨(高雄市/教職)
老師EQ 列入評鑑
又接連發生老師不當管教事件,近年來類似事件不斷,顯示現今制度無法對當事老師,做出具體懲罰,如果無法落實教師評鑑制度,恐怕類似事件還會出現。
我的孩子在學校就碰到常體罰的老師,由於老師情緒管理(EQ)不佳,讓孩子十分害怕,但我要向學校或老師反映時,卻被孩子制止,因為他怕受到二次傷害。
然無法要求每名老師都完美,但我相信,若自我情緒管理做不好的老師,即使滿腹詩書,恐怕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所以建議,將老師的EQ加入評鑑項目,讓情緒管理不佳的老師警惕,甚至要讓無法改善的老師退場,否則對教育及學生都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李坤隆(高雄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