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熱蘭遮博物館 將展新出土遺物

 |2023.09.01
4198觀看次
字級
安平地區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圖/取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

【本報台南訊】迎接「台南400」,安平古堡園區「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預定9月23日揭幕。展出近2年熱蘭遮城及周邊區域、大員市鎮考古挖掘出土遺物,讓民眾看見隱藏在台南地底歷史痕跡。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1)日新聞稿指出,安平古堡園區「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預定9月23日揭幕,展品中最受矚目的是17世紀至日治時期逾2000件瓷器。

文化局表示,荷蘭人400年前在台南安平設置貿易據點,建立熱蘭遮城及大員市鎮,開啟台灣躍上世界的歷史契機。

台南市政府和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合作,在安平地區(原熱蘭遮城及周遭區域、大員市鎮範圍)調查研究及考古發掘。

安平地區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圖/取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

此次博物館將展出2020至2021年間新出土遺物,包括17世紀前中期中國價值較高,且精細的「江西景德鎮瓷器(卡拉克瓷盤)」,以及較粗製的「漳州窯瓷器」、17世紀中後期「日本肥前燒外銷瓷」、18至19世紀前期「福建窯青花瓷(靈芝紋青花碗、盤)」、日治瓷器「台製鶴紋碗」等不同年代瓷器。

瓷器出土位置在安平區安平路與效忠街交界處東側、國勝路西側公園用地等,反映安平地區作為台灣面臨外來勢力衝擊占領的第1站、各歷史時期物質文化及東亞、東南亞地區政治經濟局面。

依文化局資料,台南安平從荷據時期進入世界貿易體系,成為中國輸出貨物轉運到歐洲及東南亞的樞紐,當時轉運逾400萬件中國瓷器到東南亞群島、中南半島及日本等地。

安平地區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圖/取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

17世紀中後期,明鄭政權因受清帝國封鎖,轉向日本購買瓷器,日本也趁著海禁政策打進貿易瓷器市場,日本肥前瓷才出現在考古遺址中。

另外,17世紀末至19世紀,清帝國對社會掌控力也反映在出口瓷器品質上。道光年後(1821年)國力衰退,大量出現胎土較灰暗、紋飾與釉料較粗糙的低品質瓷器。

日治台灣製直口膠板轉印鶴紋碗,是日本本土更精緻鶴紋碗的粗製仿款。

在台南安平這片土地下,不同年代、不同樣式的器皿碎片,代表的不只是單純1個物件,而是歷史面貌、生活日常及400年來的故事,土地故事不會停止,將透過學術研究持續書寫下去。

安平地區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亮相。圖/取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