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風骨】羅汝芳的赤子之心與善行

文/許從聖 |2023.08.31
1701觀看次
字級

文/許從聖

明代講學風氣盛行,民間書院與鄉社講會,為文化經典講習、承傳與教育的重要場所。羅汝芳(一五一五~一五八八,又稱「近溪先生」),即是當中一位學養深厚的師者碩儒,其學問宗旨則在於「赤子之心與孝弟慈」。黃宗羲《明儒學案》載錄近溪對「赤子之心」的親切說解:「赤子出胎,最初啼叫一聲,想其叫時,只是愛戀母親懷抱,卻指著這個愛根而名為仁,推充這個愛根以來做人,合而言之曰『仁者人也』。」

意思是說,孩提依慕父母的純真情感,人皆有之。啼叫一聲,未必只是因飢而欲食的生理本能,而更先是渴望得到母親的注視與撫慰。因為愛戀,是生命最深層的嚮往。唯有懷抱,赤子才於陌生未知的新世界,有了生存的依靠與勇氣。正因這樣的愛戀與心懷,毋需言說也不必由學習而致,所以喚作「愛根」。

對近溪來說,「愛根」不是一專門知識概念,也不應成為思慮分析的對象。他常教人,應從自身與至親、師友的關係互動中,時時反省與推擴「赤子之心」,付諸實行,活出「孝弟慈」的生命風采。

近溪二十六歲拜顏山農為師,後山農竟遭羅織「盜賣官船」罪名入獄近死。近溪「盡鬻田產脫之,侍養於獄六年,赴廷試」,至山農出獄後,近溪仍「不離左右,一茗一果,必親進之」。旁人完全不解,近溪為何自苦之甚,對非血親之人盡心勞力。山農當然不只是飽讀詩書、博聞強識的「經師」,更是啟導近溪生命智慧與「救心火」的「人師」。

傳統中醫將「心火」內熾旺盛視為疾患,因其使全身氣血沉滯,躁動難安。但近溪認為「心火」非難治痼疾,痊癒關鍵與解方,便在赤子孝弟慈愛之心,對人視如己出的溫情與敬意:「心上疼痛的人,便會滿腔皆惻隱,遇物遇人,決肯方便慈惠,周卹溥濟。」如欲平息「心火」,只需喚醒自己對人的惻隱與疼惜之心。近溪便身體力行這個道理。

近溪擔任太湖知縣時常講授孔、孟儒家「性命之學」。某次,近溪與朝廷巡官和獄掾言及獄囚一事,巡官問近溪:「難道你也跟臨刑之人談性命學問嗎?」近溪則回答:「吾輩平時講學,多為性命之談,然亦虛虛談過,何曾真切為著性命?試看他們臨刑,往日種種所為,道此都用不著,就是有大名位、大爵祿在前,也都沒幹。他們如今都不在念,只一心要求保全性命,何等真切!」

此外,日本著名學者島田虔次在《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提及近溪曾為協助一冤獄男子,不僅拿出自己任官俸祿安頓其妻室,甚至向獄卒行賄,只為替這家人取得團圓相見的機會。在在可見,近溪所心繫「孝弟慈」的人倫理想,正建立在人皆有之且可知、可行的「赤子之心」,而不只是一孤高虛懸的抽象概念。這或許,便是近溪學說在當時具有深遠感召力量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