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表示,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最新公佈新增今年第3例死亡個案及今年首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疾管署今(29日)最新公布,本土病例突破3000例,新增今年第3例死亡個案及今年首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第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為雲林縣80多歲男性,有慢性腎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病史,未通報感染登革熱,8月17日晚間因發燒、畏寒、肌肉痠痛、疲倦虛弱、食慾差等症狀就醫,經NS1快篩檢驗陽性確診後返家休養,但於8月20日出現疑似腸胃道出血的瀝青樣便症狀。
病患於隔日、8月21日因身體持續不適再次就醫,出現血球及血小板低下、雙側肺浸潤、肝臟發炎指數過高等症狀而收治住院,8月25日因病況惡化,腸胃道出血,經急救無效,不幸過世。死因爲併發重症及出血致死
林詠青指出,另上周在南部登革熱盛行區,新增1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此為今年國內首例,個案為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的未足月新生兒,出生時檢驗未檢出,但8月22日個案手腳出疹且活動力下降,8月24日就醫,因NS1快篩陽性通報確診,經衛生單位疫情調查,個案母親於8月8日分娩後持續發燒,8月9日就醫,因NS1快篩陽性通報確診。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目前登革熱疫情仍處在高峰,經邀集個案治療團隊及專家學者討論後,依據個案及案母疫情調查、臨床症狀以及檢驗結果並回顧相關文獻,研判個案為母子垂直感染。目前該新生兒個案健康狀況穩定,已出院。
林詠青說,登革熱傳染仍由蚊媒傳染為主,母子垂直感染少見,研判應該是孕婦生產前遭到病媒蚊叮咬感染,病毒經由母體胎盤進而造成胎兒感染,而新生兒登革熱的情形,可能是無症狀感染,即便有症狀,因新生兒無法說明,因此,產婦生產前後如果出現發燒症狀,應提高警覺, 若新生兒出現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皮膚紅疹、不正常出血、嘔吐等,應注意可能感染登革熱,一旦感染需住院觀察治療。
依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8月22日至8月28日新增89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802例、高雄市34例、雲林縣33例、屏東縣5例、新北市4例、台北市3例、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縣、苗栗縣及彰化縣各1例。
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507例男性、385例女性,發病日介於7月31日至8月28日,另新增1例死亡個案。
疾管署說明,今年截至8月28日累計3026例本土病例,其中台南市2583例、雲林縣268例、高雄市109例、屏東縣26例、台中市及嘉義縣各8例、新北市5例、台北市及新竹市各4例、桃園市3例、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各2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曾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
圖/林伯東
疾管署提醒,因病媒蚊之一的白線斑蚊廣泛分布於全台海拔1500公尺以下地區,請民眾務必落實「巡、倒、清、刷」,減少戶內外的積水容器,降低病媒蚊孳生,從事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使用中央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
民眾若確診感染登革熱,請於發病後5日內採取防蚊措施,如家中裝設紗窗紗門、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睡覺時掛蚊帳、使用電蚊拍等,並適時使用防蚊藥劑。
另請持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登革熱重症警示徵象,務必儘速就醫。
登革熱相關資訊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