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解決蛋荒,農委會從今年3月起,以農業發展基金執行專案進口雞蛋計畫,截至今年7月止,已進口帶殼蛋逾1.4億顆、液蛋約192公噸,政府總計補貼進口蛋價差近5.7億元,其中包括官方持股的中央畜產會、台農發都享有價差補貼,遭疑「左手給了右手」。
根據資料顯示,進口帶殼蛋1億4095萬顆、補貼價差經費5億5910萬元;另近有液蛋192公噸、補貼價差1040萬元;主要進口廠商羽禾、超思、台農發、中央畜產會;而進口的來源國家,包括澳洲、泰國、菲律賓、美國、馬來西亞、巴西及土耳其,有空運也有海運。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批評,用農發基金補貼進口蛋價差,與基金設置目的不符,農業部若只是持續撒錢採買進口農產品,製造民生穩定假象,何需升格?
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表示,為因應國內民生需求,當時緊急開放進口,進口雞蛋貿易商採購的費用不一,且進口有30%關稅,還必須當地集運、運費、到岸,稅務高達3成,這樣總補貼金額5.69億元、每顆進口雞蛋平均補助價差為3.8、3.9元,還算合理範圍。
業者認為專案進口救急不救窮,跟農業部配合進口的廠商應該沒有虧,但民間業者自行進口都賠錢,1個貨櫃至少慘賠70萬元,現在這些進口蛋都還在銷庫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