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樹葉是小毛蟲的搖籃。
花朵是蝴蝶的眠床。
歌唱的鳥誰都有一個舒適的巢。
辛勤的螞蟻和蜜蜂都住著漂的大宿舍,
螃蟹和小魚的家在藍色的小河裡。
綠色無際的原野是蚱蜢和蜻蜓的家園。
可憐的風沒有家,
跑東跑西也找不到一個地方休息。
飄流的雲沒有家,
天一陰就急得不住的流眼淚。
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
生下來就有媽媽爸爸給準備好了家,
在家裡安安穩穩的長大。
當你去郊外踏青時,有沒有注意過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呢?有沒有注意過風兒和雲兒的變化呢?走進大自然,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要介紹台灣童詩先驅楊喚的作品〈家〉
本詩共有兩節,畫面感十足,極富生命力及自由自在的愉悅感。第一節詩人運用了想像力,將「樹葉」想像是小毛蟲的「搖籃」,而樹葉給了小毛蟲充分的安全感,是孕育小毛蟲的地方。「花朵是蝴蝶的眠床」,蝴蝶飛累了就會停在花朵上暫時歇息,花朵是讓蝴蝶休息的好地方。
「歌唱的鳥兒誰都有一個舒適的巢」「辛勤的螞蟻和蜜蜂都住著漂的大宿舍」,「巢」象徵著「歸屬感」,代表鳥倦了飛回巢裡休息;螞蟻、蜜蜂也都住在大宿舍,牠們都有自己的家,「宿舍」是牠門居住休息的地方。
詩人描寫了花、樹、鳥、蜂、蟻後,轉而描寫「螃蟹和小魚的家在藍色的小河裡」,牠們悠閒自在的在小河游來游去。「綠色無際的原野是蚱蜢和蜻蜓的家園」,開闊的原野讓蚱蜢和蜻蜓自在的生活。詩人以搖籃、眠床、巢、宿舍、小河表達家的重要。
第二節「可憐的風沒有家,跑東跑西也找不到一個地方休息」,風兒像是一個流浪者,跑東跑西,沒有自己的家。「飄流的雲沒有家,天一陰就急得不住的流眼淚」,詩人將雲比擬為在外飄盪的遊子,天色一變,就開始想念自己的家。「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生下來就有媽媽爸爸給準備好了家,在家裡安安穩穩的長大」,最後,詩人說明弟弟、妹妹之所以幸福,是因為爸爸、媽媽準備好了家,可以安穩的在家長大。
各位小朋友,欣賞完這首詩後,是不是開始覺得「家」很重要了呢?別忘了抱抱身邊的家人,給他們溫暖與愛喔!